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五峰合沓拥东庐,泉落芳塘旱不枯。
空凿秦淮三百里,六朝王气几曾无。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动人的山水画面,透露出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深切感受和独特的情怀。开篇“五峰合沓拥东庐”,可见诗人眼前是一片连绵起伏的山峦,它们如同巨手一般紧紧环抱着东方的庐舍,给人以稳固与力量的感觉。而“泉落芳塘旱不枯”则是对这个环境中水源的赞美,即便是在干涸之时,这里的泉水也从未断绝,它们滋润着塘边的花草,使得这里永远生机勃勃。
接下来的“空凿秦淮三百里”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遗迹的一种无奈和感慨。秦淮是古时著名的水道,而现在却只剩下空壳,仿佛在诉说着曾经繁华如今已成过往云烟的故事。最后,“六朝王气几曾无”则是在追述历史,六朝指的是东吴、东晋以及南北朝时期,那些王朝的兴衰更替,如同昙花一现,最终都归于尘土。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描绘,更通过对历史遗迹的反思,抒发了对往昔繁华与现实凋敝之间差距的感慨。
不详
一字仁父。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步屧春风白马桥,车沟泥滑路迢遥。
眼前未识千红紫,但见新黄上柳条。
天竺寒泉夜月明,洞深曾听两三声。
秋风木叶图中见,比似前回太瘦生。
仙人朝去莫知还,野色风光一草庵。
少室何妨高索价,莫教轻指作终南。
绿芜红叶照秋明,白雁孤飞我独行。
谁识草堂穷杜老,江南江北正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