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楚人未筑上游城,千古冤声尚未平。
雉堞已然无石虎,不知何用昔时名。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历史的沧桑和对过往事物的怀念。"楚人未筑上游城,千古冤声尚未平"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事件的感慨,似乎在叙述一个久远的故事,那个时候的人们建造了一座城堡,但现在却留下了无尽的怨恨和不解之谜。"雉堞已然无石虎,不知何用昔时名"则更加深化了这种感觉,雉堞(即城墙)已经残破,而曾经雄伟的象征——石虎也不见踪迹,让人怀疑它们当年的存在意义。
诗中透露出一种历史的消逝和时间的无情,以及对过去荣耀与现实废墟之间落差的感慨。这样的描写不仅展示了诗人的历史感和深刻的思考,同时也展现了古代城堡的壮丽与孤寂。
不详
舒城(今属安徽)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北宋末前后在世。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进士(榜名美成),做过钱塘幕官,自户部郎官责知巢县,宋徽宗宣和中任郴州知州。南宋建炎初,(公元1127年)以中奉大夫知袁州。致仕后定居宜春。初至,讼牒颇繁,乃大书“依本分”三字,印榜四城墙壁。郡民化之,谤四厅为无讼堂
石甃方池种白莲,庵僧欲绍远公禅。
文皮麈尾来游处,谁似庐山十八贤。
风驭云轩鹤羽轻,野麋常此望霓旌。
当时岩下藏身处,依旧春来草自生。
郴江淼淼接湘天,层壁重崖北水边。
数日东风春浪恶,渔舟不是莫愁船。
灵寿山前古梵宫,粥鱼斋鼓白云中。
衲僧若会蒙泉意,竟与曹溪一径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