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华清.梨花

雪压庭春,香浮花月,揽衣还怯单薄。

欹枕裴回,又听一声乾鹊。

粉泪共、宿雨阑干,清梦与、寒云寂寞。

除却,是江梅曾许,诗人吟作。

长恨晓风漂泊,且莫遣香肌,瘦减如削。

深杏夭桃,端的为谁零落。

况天气、妆点清明,对美景、不妨行乐。

拌著,向花时取,一杯独酌。

形式: 词牌: 月华清 押[药]韵

翻译

雪花压满庭院,春意在花香中浮动,穿上衣服仍觉寒冷。
斜倚枕头,反复聆听,又是一声喜鹊叫。
泪水混着夜雨打湿了栏杆,清冷的梦境伴随着孤寂的寒云。
除了江梅,还有谁曾允诺过诗人的描绘?
长久以来,我遗憾清晨的风使你消瘦如削,不再丰满。
深红的杏花和桃花,究竟为谁而凋零?
更何况这清明的天气,面对美景,何不尽情享受?
趁着花开时节,独自斟上一杯酒。

注释

雪压庭:雪花覆盖庭院。
香浮花月:花香在月光下飘荡。
揽衣:拉起衣服。
裴回:犹豫不决,来回走动。
乾鹊:喜鹊的叫声。
阑干:栏杆,这里指泪水打湿的痕迹。
寂寞:孤独,寂寞。
江梅:一种梅花品种。
香肌:女子的肌肤,这里指爱人的肌肤。
瘦减:消瘦。
夭桃:早开的桃花。
清明:天气晴朗,清明节前后。
行乐:享受快乐。
花时:花开的季节。
独酌:独自饮酒。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夜雪后梅花的美丽画面,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捕捉自然之美,同时也流露出一丝孤寂与哀愁。开篇“雪压庭春,香浮花月”将读者带入一个雪后初春的宁静夜晚,梅花散发的清香在月光下飘逸,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接下来,“揽衣还怯单薄”则透露出诗人对寒冷的感受以及内心的孤独与脆弱。接着,“欹枕裴回,又听一声乾鹊”中,诗人的耳边又响起了鹊鸟的鸣叫,这不仅增添了一丝生机,也让夜的寂静更加突出。

“粉泪共、宿雨阑干,清梦与、寒云寂寞”这几句,通过对比梅花上的雪水(粉泪)与昨夜的雨水(宿雨)的描写,以及梦境中的清冷与现实中的寒冷,诗人表达了自己的哀愁和孤独。这里的“寂寞”二字,更是点明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除却,是江梅曾许,诗人吟作”则转向诗人对美景的赞颂,他曾经在这江边的梅花下立誓,如今重游旧地,感慨万千。

“长恨晓风漂泊,且莫遣香肌,瘦减如削”中,“长恨”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和美好的回忆无法挽留的无奈,而“瘦减如削”则形象地描绘了梅花在春风中的摇曳状态,似乎也映射出诗人的心境。

最后,“深杏夭桃,端的为谁零落。况天气、妆点清明,对美景、不妨行乐。拌著,向花时取,一杯独酌”这几句,诗人似乎在问,这些深藏的杏花和零落的桃花,是为谁而盛放?同时,他也提醒自己,在这样清新的天气中,对于美景不应有所保留,应当尽情享受。末尾,“拌著,向花时取,一杯独酌”则是诗人在这样的夜晚,以梅花为伴,举杯独饮的自娱自乐。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雪后梅花之美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孤寂与哀愁的情感流露,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世界和艺术造诣。

收录诗词(367)

朱淑真(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代女诗人,亦为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南宋初年时在世,祖籍歙州(治今安徽歙县),《四库全书》中定其为“浙中海宁人”。生于仕宦之家。夫为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睦,终致其抑郁早逝。又传淑真过世后,父母将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其余生平不可考,素无定论。现存《断肠诗集》、《断肠词》传世,为劫后余篇

  • 号:幽栖居士
  • 籍贯:一说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
  • 生卒年:约1135~约1180

相关古诗词

梧叶儿

移家去,市隐间。幽事颇相关。

刘商观棋罢,韩康卖药还。点检绿云鬟。

数不尽、龟溪好山。

形式: 词牌: 梧叶儿

生查子(其二)

年年玉镜台,梅蕊宫妆困。今岁未还家,怕见江南信。

酒从别后疏,泪向愁中尽。遥想楚云深,人远天涯近。

形式: 词牌: 生查子

生查子(其一)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形式: 词牌: 生查子

生查子(其三)

寒食不多时,几日东风恶。

无绪倦寻芳,闲却秋千索。

玉减翠裙交,病怯罗衣薄。

不忍卷帘看,寂寞梨花落。

形式: 词牌: 生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