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流年一日复一日,世事何时是了时。
试向东林问禅伯,遣将心地学琉璃。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继的《安公房问法》,其中流露的是诗人对时间易逝、世事无常以及对禅学修行的一种向往。全诗语言简练,意境超脱,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高远的情操。
"流年一日复一日"表达了时间流逝不息的感慨,每天都在不断地重复着,带走了岁月的痕迹。"世事何时是了时"则表明诗人对世间纷扰无常的忧虑,似乎在寻求一种超脱世俗的安宁。
而接下来的两句"试向东林问禅伯,遣将心地学琉璃"则显示出诗人对于佛法的探究与追求。这里的“东林”指的是寺庙或僧人的居所,“禅伯”是对僧侣的一种尊称,而“遣将心地学琉璃”则是在表达要用心去学习和领悟佛教中的智慧,"琉璃"在这里象征着清净无瑕的境界。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的反思和对禅法的探求,展现了诗人对于精神寄托与内心平静的追寻。
不详
汉族,襄州人(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诗人,他的生平不甚可知。据诸家记录,仅知他是天宝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的进士。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盐铁判官。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但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到50首。他的最著名的诗是《枫桥夜泊》
云淡山横日欲斜,邮亭下马对残花。
自从身逐征西府,每到开时不在家。
重门敞春夕,灯烛霭馀辉。
醉我百尊酒,留连夜未归。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綵楼歌馆正融融,一骑星飞锦帐空。
老尽名花春不管,年年啼鸟怨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