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无心已作不鸣雁,恃气多惭反走鸡。
大道三杯仙落托,随斋一钵佛菩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石的作品,名为《扇子诗(其十六)》。诗中融合了对自然景象与禅理的描绘和思考。
“无心已作不鸣雁”,表面上看似是在描述一种无为而治的状态,雁群在天空中飞翔却不发出叫声,暗示了一种超然物外、顺其自然的情怀。然而,“恃气多惭反走鸡”则透露出诗人对世俗纷争的不满与轻蔑。在这里,雁代表高洁之志,而鸡则象征着庸俗与凡尘。
“大道三杯仙落托”,此句中“大道”指的是佛家所说的至高无上的真理,“三杯”可能是比喻达观或悟道的过程,而“仙落托”则意味着将心灵寄托于超脱尘世的境界。
最后一句“随斋一钵佛菩提”,其中“随斋”意指随遇而安,“一钵”象征着出家人以乞食为生的清贫生活,而“佛菩提”则是佛教中追求的觉悟之境。
整首诗通过对比自然界与修行者的生存状态,表达了诗人对于尘世纷扰的超脱和对精神自由的向往。同时,这也反映出诗人内心对于达到禅理境界的追求和向往。在这里,诗人的笔触既轻松自然,又蕴含深邃的哲理。
不详
少负才名,既登第,任大学博士,出主石室,就学者如云。蜀学之盛,古今鲜俪。后卒成都,时作山水小笔,风调远俗。卒年七十外
小小愚民岂易欺,士夫妄论似相知。
业书若上天盘秤,当用昆崙作秤锤。
江海翱翔地,舟行岸自移。
无心波浪里,鸥鸟不须疑。
拙眼扪星绝汉津,只知仙迹混风尘。
天衣自是非针线,此巧如何说向人。
机锋相拄不争多,父舞三台子唱歌。
若问一时同啐啄,菩提般若六波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