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警四首(其一)

圣道绵邈,如流趋壑。孰知其源,孰返其璞。

玉石浑殽,竞用攻错。镂饰难□,其德匪若。

形式: 四言诗

鉴赏

这首诗以深邃的哲理和生动的比喻,探讨了道德修养与自我反省的主题。开篇“圣道绵邈,如流趋壑”,以圣人之道的深远和水流归于山谷的自然规律为喻,引出对道德追求的思考。接着,“孰知其源,孰返其璞”则提出问题,引导读者思考如何寻找到道德的源头,如何回归到最纯真的状态。

“玉石浑殽,竞用攻错”运用对比手法,将玉石比作道德修养的象征,而“浑殽”则比喻混乱或不纯的状态。通过玉石的雕琢过程,暗示个人在道德修养上的努力和进步。然而,“镂饰难□,其德匪若”则指出,虽然外在的装饰(即道德的表象)可以通过努力得到提升,但真正的道德品质(内在的德行)却难以轻易达到,强调了道德修养的内在性和不易。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道德修养的深刻反思,鼓励人们在追求外在表现的同时,更应注重内在品德的培养,体现了作者对道德实践的独到见解和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256)

杨起元(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自警四首(其二)

璞则既真,攻之惟人。其顽其块,孰圭如绅。

如彼四子,何必兼身。文之礼乐,亦可成人。

形式: 四言诗 押[真]韵

自警四首(其三)

小子弗类,日中始慧。荏苒衰颓,忧心如醉。

肇允不雕,可用为佩。知非已晚,斯吝斯悔。

形式: 四言诗

自警四首(其四)

矢其自兹,是攻是治。慎尔威仪,修尔言辞。

前言往行,是效是师。潜神涤虑,母遂尔非。

形式: 四言诗

长至宿斋中写怀奉承同署诸君子(其一)

宇宙何廖廓,尘襟未必然。

徒希来复后,不悟伏羲前。

默默吾何有,冥冥帝象先。

泰然修大定,谁数小乘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