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咸阳秦帝居,千载坐盈虚。
版筑林光尽,坛场霤听疏。
野桥疑望日,山火类焚书。
唯有骊峰在,空闻厚葬馀。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荒凉的历史废墟图景,通过对咸阳城址的描述,抒发了对过去繁华与沧桑变迁的感慨。诗人沈佺期以独特的视角捕捉到历史的痕迹,将自然景物与历史事件巧妙结合,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情感。
首句“咸阳秦帝居,千载坐盈虚”通过对秦朝都城咸阳城的描绘,揭示了曾经的辉煌与今日的荒凉。"千载"表达了时间的漫长,而"坐盈虚"则透露出历史的空虚和无常。
接着,“版筑林光尽,坛场霤听疏”进一步描绘了废墟中的景象。"版筑"指的是古代建筑的遗迹,而"林光尽"表明这些曾经的辉煌如今已被树木所覆盖,光线难以穿透。"坛场"是祭祀用的平台或台地,而"霤听疏"则形象地描绘了雨后的清新气息和空旷感。
第三句“野桥疑望日,山火类焚书”中的“野桥”给人以荒凉的感觉,“疑望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间流逝的迷茫与怀念。而“山火类焚书”则是对历史毁灭性的比喻,可能指秦始皇焚书事件。
最后,“唯有骊峰在,空闻厚葬馀”表达了诗人面对历史遗迹时的孤独感。"骊峰"或许是咸阳附近的地标,而“空闻厚葬馀”则意味着虽然听到了关于古代君主墓地的传说,但却感到一种空寂和无尽的深远。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与历史遗迹的描绘,展示了历史的沉重与人世的沧桑。沈佺期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将咸阳这片古老土地上的故事讲述得生动传神。
不详
祖籍吴兴(今浙江湖州)。唐代诗人。与宋之问齐名,称“ 沈宋 ”。善属文,尤长七言之作。擢进士第。长安中,累迁通事舍人,预修《三教珠英》,转考功郎给事中。坐交张易之,流驩州。稍迁台州录事参军。神龙中,召见,拜起居郎,修文馆直学士,历中书舍人,太子少詹事。开元初卒
铁马三军去,金闺二月还。
边愁离上国,春梦失阳关。
池水琉璃净,园花玳瑁斑。
岁华空自掷,忧思不胜颜。
棠棣日光辉,高襟应序归。
来成鸿雁聚,去作凤皇飞。
细草乘轻传,惊花惨别衣。
灞亭春有酒,岐路惜芬菲。
九门开洛邑,双阙对河桥。
白日青春道,轩裳半下朝。
乘羊稚子看,拾翠美人娇。
行乐归恒晚,香尘扑地遥。
非君惜鸾殿,非妾妒蛾眉。
薄命由骄虏,无情是画师。
嫁来胡地恶,不并汉宫时。
心苦无聊赖,何堪上马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