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石桥

六月岩崖似九秋,兴公辞赋好淹留。

杉松迤逦连华顶,钟磬依稀近沃洲。

枕水古碑卿相撰,拂云新刹帝王修。

高僧尽解飞金锡,谁是当年白道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六月的山崖仿佛是秋天,兴公的文章辞藻优美让人流连忘返。
杉树松林连绵至华山顶,钟声磬韵隐约来自沃洲附近。
古老的碑文枕着溪水,那是卿相们的手笔,新的佛寺在云雾中由帝王修建。
高僧们都能施展法术般地化金为锡,但谁能像当年的白道猷那样呢?

注释

岩崖:山崖。
兴公:古代文人。
淹留:长时间停留。
杉松:两种常绿乔木。
华顶:山峰名。
钟磬:寺庙中的打击乐器。
沃洲:古代名胜地。
枕水:傍水而建。
卿相:古代高级官员。
新刹:新建的佛寺。
帝王:古代君主。
飞金锡:传说中僧人能化金为锡。
白道猷:可能指代历史上某位著名僧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幽深的自然景观,六月时节,岩崖间给人的感觉是如同九重秋色一般。兴公在此地留连不肯离去,可见其对这里的钟爱之情。

杉松长而曲折,与山顶相连,营造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而钟磬(古代用以计时的器物)的声音若隐若现,似乎在近处的沃洲回响。

诗中还提到枕水边上的古碑,由卿相所撰写;拂云间新建的佛刹,是帝王所修。这些都透露出这里曾经的繁华与历史的沧桑。

最后,高僧解释飞金锡(一种工艺品)的故事,而白道猷则是当年的人物。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自然美景,也融入了人文历史的深厚底蕴,是一首集山水田园与文化历史于一体的佳作。

通过这首诗,可以感受到作者孙何对石桥这一地点的热爱,以及他对周遭环境和历史遗迹的细腻描绘。这种融合自然美与人文情怀的诗风,是宋代诗词中颇为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艺术造诣。

收录诗词(17)

孙何(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咏华林书院

六阙旌门事若何,诸生常不绝弦歌。

鲤庭共禀诗书训,隐巷齐登俊造科。

宗族有光传孝弟,乡闾无讼化淳和。

芝兰子弟相薰习,金石交朋互切磋。

遥望楚江波迥急,却分庐阜影偏多。

题名石鼓围松桂,讲易高堂绕芰荷。

采药路从洪井出,买书船自孺亭过。

我惭已在瀛洲直,不得西山隐薜萝。

形式: 排律 押[歌]韵

诗三首(其三)

黄帝升天去不还,空留片石在人间。

千寻杳杳撑红日,倚云乔木羽林閒。

时人不信飞升路,辙迹龙髯竟可攀。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诗三首(其二)

薜荔无因挂一毫,化工镌削亦应劳。

圭形直指明河落,桂影遥分涨海涛。

发地五千何足贵,去天三百未为高。

轩辕辙迹今犹在,斗上丹枕著羽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句(其四)

飞泉落翠巘,爽籁生寒空。

形式: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