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大兄尝梦见予作诗见寄次韵和呈

仙山能梦我,书帙正思君。

一德谁荣滞,群儿谩戚欣。

过秦何必论,喻蜀却须文。

未落丰碑笔,唯贪辨惑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翻译

我能梦见那遥远的仙山,此刻正怀念着你手中的书籍。
品德高尚的人不应因困顿而受赞誉,那些无知的人只会盲目欢喜。
讨论秦国的过失无需过多,比喻蜀国的事迹则需要恰当的文字表达。
还未刻下你的丰功伟绩,我只专注于辨别和学习,以求消除疑惑。

注释

仙山:指理想或远方的仙境。
书帙:书籍卷册,代指学问或知识。
一德:高尚的品德。
群儿:无知的人。
谩:空洞地,无意义地。
喻蜀:比喻说明蜀国的历史或事迹。
丰碑:伟大的业绩或声誉。
辨惑:辨别疑惑,学习理解。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说之所作,题为《南充大兄尝梦见予作诗见寄次韵和呈》。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思念,以及对于道德修养和智慧传播的重视。首句“仙山能梦我”以梦境相会的方式,展现了诗人与朋友之间超越时空的情感纽带。接着,“书帙正思君”表达了对友人书信的期待和对友情的珍视。

诗人感慨“一德谁荣滞”,暗示了在世俗的荣辱观中,坚守美德显得尤为重要。他批评“群儿谩戚欣”,指出那些只关注表面浮华的人,他们的喜怒哀乐并无深度。诗人进一步强调,历史的评价并非仅凭一时功过,如秦朝兴衰不必过多讨论,而像比喻蜀国的智慧言论才更值得流传。

最后两句“未落丰碑笔,唯贪辨惑勤”表达了诗人对知识传播的热情,他追求的是通过不断学习和辩论来消除人们的困惑,而不是仅仅为了个人的荣耀。整首诗情感真挚,寓含哲理,体现了晁说之深厚的人文关怀和高尚的道德追求。

收录诗词(920)

晁说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伯以,自号景迂生,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元丰五年(1082),进士及第,苏东坡称其自得之学,发挥《五经》,理致超然,以“文章典丽,可备著述”举荐。范祖禹亦以“博极群书”荐以朝廷,曾巩亦力荐。与晁补之、晁冲之、晁祯之都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

  • 字:以道
  • 籍贯:因慕司马光之为
  • 生卒年:1059年—1129年

相关古诗词

哀韩君表无文编

少师名德振鹓鸾,孙子何为短羽翰。

不使功名藏竹简,宜留文字后人看。

六丁取去嗟韩第,七子亡来恨建安。

赖有上公曾塔葬,多情无用涕汍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复用前韵即事奉寄

南充有狂女,何以号仙君。

不食喧愚嗜,忘言耸世欣。

我常饥亦健,公更默能文。

鹤驾如相招,应须即日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幽斋

幽斋无客自焚香,古像谁知静放光。

秋色深来人寂寞,雁声断处月荒凉。

病躯如似小损可,贼势流传大獗张。

可笑韩公忧有分,人言忧责属岩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思归

忽有故园梦,秋冬恨不胜。

菊难月掩映,梅耐雪冯陵。

客斗南唐墨,僧禅后夜灯。

如何不归去,京国脚腾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