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舟归自郡中舟中偶成(其二)

薄日烘云影,轻风溅浪花。

数峰排绝岸,一雁落平沙。

冉冉寒生袖,悠悠梦到家。

前村谁有酒,试遣小童赊。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翻译

淡淡的阳光烘烤着云彩的影子,微风吹起海面泛起阵阵浪花。
几座山峰排列在陡峭的岸边,一只孤雁落在平坦的沙滩上。
寒意渐渐从袖口传来,我悠然神往于回家的梦境。
前边村庄里谁家有酒,试着派个小童去赊一些。

注释

薄日:淡淡的阳光。
烘:烘烤。
云影:云彩的影子。
轻风:微风。
溅:激起。
浪花:海面的波浪。
数峰:几座山峰。
排:排列。
绝岸:陡峭的岸边。
一雁:一只孤雁。
落:落下。
平沙:平坦的沙滩。
冉冉:渐渐。
寒:寒冷。
生:传来。
袖:袖口。
悠悠:悠然。
梦到家:神往于回家的梦境。
前村:前边村庄。
谁有:谁家有。
酒:酒。
试遣:试着派。
小童:小孩。
赊:赊购。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风光图景,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归乡途中的愉悦心情。诗的前两句“薄日烘云影,轻风溅浪花”勾勒出一个阳光和煦、微风拂面、水波荡漾的宁静画面,使人仿佛能感受到那份悠闲自得。

接下来的“数峰排绝岸,一雁落平沙”则描写了诗人所乘舟行经之地的山川景象。层叠的山峰如同屏障般挺立在岸边,而一只大雁在宽阔的沙滩上缓缓降落,增添了一种宁静而孤独的情怀。

“冉冉寒生袖”表达了初秋时节的凉意渐浓,诗人甚至能感受到从衣袖中透出的寒气。紧接着,“悠悠梦到家”则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于归家的向往与期待,那种悠长而迷离的情感如同一场美好的梦境。

最后两句“前村谁有酒,试遣小童赊”,不仅是对乡间风光的一种描绘,也反映出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诗人在归途中,不忘寻觅一处可以饮酒畅谈的地方,并通过孩子来完成这份小小的心愿。

整首诗语言自然,意境清新,透露出一种淡泊明志、享受简单生活乐趣的情怀,是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视与留恋。

收录诗词(1146)

吴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浙江台州府人(现今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田市吴桥村)人。绍兴二年(1132)进士,官秘书正字,因揭露秦桧卖国专权被罢官。后任监察御史,上疏宋高宗自爱自强、励精图治

  • 字:明可
  • 号:湖山居士
  • 生卒年:1104—1183

相关古诗词

贡院落成郡庠诸生毕集因作诗以勉之

多士如林古豫章,不应较艺寓僧房。

一朝尽辟荆榛地,万础俄新翰墨场。

文笔要同孤塔耸,词源宜与两湖长。

会看从此飞鸣去,九万鹏程未易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远老自和前诗再寄复次韵

雪到梅开恰欲漫,扶藜得得绕湖山。

折将冷蕊疏枝去,浸在明窗净几间。

一见已堪资琢句,细看还足助怡颜。

只愁冰艳相侵逼,映得衰翁鬓愈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远老惠雪中观梅诗次韵以谢

山头飞雪已漫漫,云散须臾复见山。

踏雪不辞来野外,爱梅须遍走林间。

为怜孤艳思经目,拟索疏枝笑解颜。

师肯相过宜及早,预愁花点绿苔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陈时中法台得郡而归喜而成诗

去岁秋风话别离,今秋俄报有归期。

自应冠豸登三院,何遽凭熊把一麾。

治行伫为千里最,才猷已是九重知。

莫辞小憩留仙隐,伴我花前倒玉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