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黄龙峰

黄龙峰顶接天高,下视尘寰走猬毛。

坤野未能休血战,鼎湖谁复恋乌号。

一杯彭蠡空浮泪,万里长江漫激涛。

安得驾虬鞭霹雳,涨翻溟渤洗腥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翻译

黄龙峰顶高入云霄,俯瞰人间如蝼蚁奔忙。
大地尚未结束残酷的战争,鼎湖边无人再怀念旧日的哀号。
一杯鄱阳湖水空自含泪,万里长江波涛汹涌无尽。
如何才能驾驭神龙,挥鞭雷电,让江海翻腾,洗净污秽。

注释

黄龙峰顶:形容极高峻的山峰。
尘寰:人间,尘世。
坤野:指大地,坤象征地。
鼎湖:古代传说中黄帝升天的地方,这里可能象征着皇权或历史。
乌号:古代乐器名,此处可能象征哀鸣或悲歌。
彭蠡:即鄱阳湖。
虬:古代神话中的龙。
霹雳:雷声,象征力量和震撼。
溟渤:大海。
腥臊:污秽,比喻罪恶或不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临黄龙峰后的感慨与思考,通过对比高耸的山峰与低微的人世,抒发了诗人的胸襟志向和对时局的关切。

"黄龙峰顶接天高"一句,以壮丽的笔触勾勒出黄龙峰拔地而起、直冲云霄的雄姿,"下视尘寰走猬毛"则是从这个高度俯瞰人间,世事如同微小的猬鼠般渺小无足轻重。诗人借此表达了超脱尘世、心怀壮志的情怀。

接下来,"坤野未能休血战"揭示了当时战争频繁、民生凋敝的悲惨现实,"鼎湖谁复恋乌号"则是对往昔战乱中英雄豪杰之事的追思与怀念。这里的“鼎湖”可能指的是历史上的某场战役,而“乌号”则象征着战争的喧嚣。

"一杯彭蠡空浮泪"表达了诗人对世态的哀愁和无奈,彭蠡之水在这里成为了诗人的眼泪。"万里长江漫激涛"则是对壮阔河山的描绘,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波澜壮志。

最后,"安得驾虬鞭霹雳"表达了诗人对于掌控权柄、引领时代变革的渴望,而"涨翻溟渤洗腥臊"则是希望借助巨大的力量冲刷世间污浊,让世界重现清明。

整首诗语言雄健,意境辽阔,通过对黄龙峰景象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胸怀壮志、关注时事的心态。

收录诗词(135)

王奕(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南宋,入元后曾出任玉山县儒学教谕。与谢枋得等南宋遗民交往密切,诗文中不乏以遗民自居的文句,所以《宋诗纪事》将他列入书中。清乾隆年间编《四库全书》,因《玉窗如庵记》末署“岁癸巳二月朔,前奉旨特补玉山儒学教谕伯敬谨撰并书”,然则奕食元禄久矣,迹其出处,与仇远、白珽相类。”(《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六六)改题元人。代表作品有《酹江月》、《摸鱼儿》和《沁园春》等

  • 字:伯敬
  • 号:斗山
  • 籍贯:玉山(今属江西)
  • 生卒年:1293

相关古诗词

谢叠山先生己丑九月被执北行闽士以诗送之倚歌以饯(其二)

襄汉无人替一肩,遂令杞国坠青天。

是谁铸此一大错,此事公知三十年。

尽爱中都为宰相,岂知上界有神仙。

纵饶不返南飞翼,也合津桥化血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谢叠山先生己丑九月被执北行闽士以诗送之倚歌以饯(其一)

皇天久矣眼垂青,盼盼先生此一行。

遗表不随诸葛死,离骚长伴屈原清。

两生无补秦兴废,一出诚关鲁重轻。

白骨青山如得所,何消儿女哭清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新州枕上有感二首(其二)

岱岳名山天下无,老来游玩易嗟吁。

帝孙池畔秦松老,圣母祠前汉柏孤。

古篆蚀苔悲建武,漫碑宿草忆祥符。

逢人不解从头数,牢记山名画作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新州枕上有感二首(其一)

尼山拜了又何求,驰骛中原作壮游。

泰岱峰头观日出,汶阳城外看河流。

朝吟阚县蚩尤冢,暮醉新州太白楼。

从此不消删白发,留归江上对眠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