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太子太傅余公登镇朔楼韵三首(其二)

鼓角声高起画檐,坐来霜鬓几茎添。

三边戍久衣重换,二月寒多草尚纤。

胡地牧情嗟易变,汉家兵食恐长淹。

知公不似征西帅,醉下南楼月满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盐]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艰苦生活与将领的忧国情怀。首句“鼓角声高起画檐”以高昂的鼓角声开篇,营造出战场的紧张氛围,画面感强烈。接着,“坐来霜鬓几茎添”一句,通过描写诗人因忧虑而白发增多,展现了岁月的无情和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关怀。

“三边戍久衣重换,二月寒多草尚纤”两句,通过“三边”(泛指边疆)的长期驻守和严寒中的草木稀疏,形象地表现了边防战士生活的艰辛与环境的恶劣。这种艰苦不仅体现在物质条件上,更深刻地反映了战士们对国家的忠诚与牺牲精神。

“胡地牧情嗟易变,汉家兵食恐长淹”则将视角转向边疆的动态局势与后勤保障问题,表达了对边防政策和战事进展的担忧,以及对和平稳定的渴望。最后,“知公不似征西帅,醉下南楼月满帘”一句,以对比手法,赞扬了余公不同于以往征伐将领的风度,即使在紧张的军旅生活中也能保持洒脱与乐观,体现了诗人的高度评价与敬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边塞生活的细腻描绘和对将领形象的刻画,展现了明代边防战争的残酷现实,以及诗人对国家、对边疆将士深切的关怀与赞美。

收录诗词(1558)

李东阳(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 字:宾之
  • 号:西涯
  • 籍贯: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
  • 生卒年:1447年-1516年

相关古诗词

次太子太傅余公登镇朔楼韵三首(其三)

北来风物感重游,又上孤城百尺楼。

白骨川原遗旧恨,荒田禾黍动新愁。

华夷地仰威名重,台省官兼位望优。

从此黄河南下路,不教胡马饮长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世赏席上次韵夏提学

坐久莓苔欲满庭,屐痕犹带雨时青。

京尘昼断车马迹,山色晚开云雾屏。

鹦鹉笼深空望眼,凤凰巢近有栖翎。

相思只隔西垣夜,长怪东堂梦易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厓山大忠祠诗四首(其二)

汴城杭郭总丘墟,三百年来此卜居。

海内山河非汉有,岭南民物是周馀。

行宫草草慈元殿,讲幄勤勤大学书。

辛苦相臣经国念,有才无命欲何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厓山大忠祠诗四首(其三)

北风吹浪覆龙舟,溺尽江南二百州。

东海未填精卫死,西川无复杜鹃愁。

君臣宠辱三朝共,运数兴亡万古雠。

若遣素王生此后,也须重纪宋春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