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太子太傅余公登镇朔楼韵三首(其三)

北来风物感重游,又上孤城百尺楼。

白骨川原遗旧恨,荒田禾黍动新愁。

华夷地仰威名重,台省官兼位望优。

从此黄河南下路,不教胡马饮长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东阳所作的《次太子太傅余公登镇朔楼韵三首(其三)》。诗中描绘了诗人重游北方,登上高耸的城楼,俯瞰苍茫大地,心中涌起的复杂情感。

首句“北来风物感重游”,点明诗人再次来到北方,面对熟悉的景物,心中不禁感慨万千。接着,“又上孤城百尺楼”一句,形象地描绘了诗人登高远眺的情景,同时也暗示了城楼的孤独与高峻。

“白骨川原遗旧恨,荒田禾黍动新愁。”这两句诗通过描写荒凉的田野和杂草丛生的景象,表达了对历史沧桑和人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过去痛苦记忆的怀念。白骨象征着战争的残酷,旧恨则指代着历史上的恩怨情仇;而荒田禾黍则预示着新的忧愁,暗示着未来的不确定性。

“华夷地仰威名重,台省官兼位望优。”这两句诗赞美了北方边疆的威严与荣耀,以及朝廷官员的显赫地位与崇高声望。华夷地仰,意味着边疆之地对中央政府的尊重与依赖;台省官,指的是朝廷中的高级官员,位望优则表明他们的权力与影响力。

最后,“从此黄河南下路,不教胡马饮长流。”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统一与和平的渴望,希望黄河以南的道路不再被胡人的骑兵侵扰,寓意着对国家安宁与边疆安全的期盼。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历史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历史责任感和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热切期望。

收录诗词(1558)

李东阳(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 字:宾之
  • 号:西涯
  • 籍贯: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
  • 生卒年:1447年-1516年

相关古诗词

世赏席上次韵夏提学

坐久莓苔欲满庭,屐痕犹带雨时青。

京尘昼断车马迹,山色晚开云雾屏。

鹦鹉笼深空望眼,凤凰巢近有栖翎。

相思只隔西垣夜,长怪东堂梦易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厓山大忠祠诗四首(其二)

汴城杭郭总丘墟,三百年来此卜居。

海内山河非汉有,岭南民物是周馀。

行宫草草慈元殿,讲幄勤勤大学书。

辛苦相臣经国念,有才无命欲何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厓山大忠祠诗四首(其三)

北风吹浪覆龙舟,溺尽江南二百州。

东海未填精卫死,西川无复杜鹃愁。

君臣宠辱三朝共,运数兴亡万古雠。

若遣素王生此后,也须重纪宋春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送平江伯陈公漕运还淮安二首(其一)

贤劳三世服王家,千里山川路道赊。

周甸土中南北贡,汉河天上往来槎。

晨挥玉麈风生座,夜拂银灯剑有花。

闻说江淮多故老,风流皆作祖侯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