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并序(其九十四)

天真元具足,修证转差回。

弃本却逐末,祇守一场呆。

形式: 偈颂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以禅宗的视角,探讨了修行与本心的关系。开篇“天真元具足”,指出每个人内心都蕴含着完整而纯粹的本性,无需外求,自足自满。接着“修证转差回”,似乎在提醒人们,过分追求外在的修行和证悟,反而可能偏离了内心的真正需求,陷入形式主义的泥潭。

“弃本却逐末”一句,直指问题的核心——人们往往舍弃了内心的本真,而去追逐那些看似重要的外在目标或形式,结果却是徒劳无功。“祇守一场呆”,则表达了对这种行为的讽刺,认为这种执着于表面的追求,最终只会让人显得愚笨和无知。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深刻地揭示了修行过程中容易犯下的错误——即过于重视形式和外在的追求,而忽视了内心的觉醒与回归。它鼓励人们回到内心的本源,寻找真正的自我,而不是被外在的规则和期望所束缚。

收录诗词(94)

居遁(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偈颂并序(其九十五)

君若随缘得似风,吹沙走石不劳功。

但于事上通无事,见色闻声不用聋。

形式: 偈颂 押[东]韵

大隐四字龟鉴

在尘出尘,如何处身?见善努力,见恶莫亲。

纵居暗室,如对大宾。乐情养性,逢危守贫。

如愚不愚,修仁得仁。谦让为本,孤高作邻。

少出为贵,少语最珍。学无废日,时习知新。

荣辱慎动,是非勿询。常切责己,切忌尤人。

抱璞刖足,兴文厄陈。古圣尚比,吾徒奚伸?

安问世俗,自任天真。奇哉快哉,坦荡怡神。

形式: 四言诗 押[真]韵

题东林寺四首

閒行閒坐思攀缘,多是东林古寺前。

小瀑便高三百尺,短松多是一千年。

卢楞伽画苔漫尽,殷仲堪碑雨滴穿。

今欲更崇莲社去,不知谁是古诸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赞念法华经僧

空王门下有真子,堪以空王为了使。

常持菡萏《白莲经》,屈指无人得相似。

长松下,深窗里,历历清音韵宫徵。

短偈长行主客分,不使閒声挂牙齿。

外人闻,耸双耳,香风袭鼻寒毛起。

祇见天花落座前,空中必定有神鬼。

吾师吾师须努力,年深已是成功积。

桑田变海骨为尘,相看长似红莲色。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