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其三)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总领王、赵守置酒南楼,席上留别

折尽武昌柳,挂席上潇湘。

二年鱼鸟江上,笑我往来忙。

富贵何时休问,离别中年堪恨,憔悴鬓成霜。

丝竹陶写耳,急羽且飞觞。序兰亭,歌赤壁,绣衣香。

使君千骑鼓吹,风采汉侯王。

莫把骊驹频唱,可惜南楼佳处,风月已凄凉。

在家贫亦好,此语试平章。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水调歌头·其三》,表达了词人从湖北转运到湖南任职时,与友人于南楼宴别的情景。诗人以折柳为起,寓含离别之苦,又通过“二年鱼鸟江上”描绘了自己的漂泊生涯,感叹时光匆匆,自己在忙碌中度过了两年。接着,他抒发了对富贵无常和中年离别的感慨,感叹岁月催人老。

“丝竹陶写耳,急羽且飞觞”一句,借音乐和饮酒来排遣愁绪,寻求片刻的欢愉。在南楼宴会上,词人回忆起兰亭集会和赤壁之战的豪情,以及自己曾有的官场风光,但如今物是人非,南楼风月已显凄凉。他劝告友人不要频繁地唱起离别之曲,因为美好的时光已经不再。

最后,词人以“在家贫亦好,此语试平章”作结,表达出即使生活清贫,也比在外奔波劳碌要来得自在,流露出一种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个人的离愁别绪,又有对人生的哲理思考。

收录诗词(762)

辛弃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140-1207

相关古诗词

水调歌头

相公倦台鼎,要伴赤松游。

高牙千里东下,笳鼓万貔貅。

试问东山风月,更著中年丝竹,留得谢公不。

孺子宅边水,云影自悠悠。占古语,方人也,正黑头。

穹龟突兀千丈,石打玉溪流。

金印沙堤时节,画栋珠帘云雨,一醉早归休。

贱子亲再拜,西北有神州。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押[尤]韵

水调歌头

我饮不须劝,正怕酒尊空。

别离亦复何恨,此别恨匆匆。

头上貂蝉贵客,花外麒麟高冢,人世竟谁雄。

一笑出门去,千里落花风。孙刘辈,能使我,不为公。

余发种种如是,此事付渠侬。

但觉平生湖海,除了醉吟风月,此外百无功。

毫发皆帝力,更乞鉴湖东。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其二)壬子三山被召,陈端仁给事饮饯席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押[庚]韵

水调歌头(其七)舟次扬州和人韵

落日塞尘起,胡骑猎清秋。

汉家组练十万,列舰耸高搂。谁道投鞭飞渡?

忆昔鸣髇血污,风雨佛狸愁。

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今老矣,搔白首,过扬州。

倦游欲去江上,手种橘千头。

二客东南名胜,万卷诗书事业,尝试与君谋。

莫射南山虎,直觅富民侯!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