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西山施肩吾旧居

大志终难起,西峰卧翠堆。

床前倒秋壑,枕上过春雷。

鹤见丹成去,僧闻栗熟来。

荒斋松竹老,鸾鹤自裴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伟大的抱负终究难以实现,我躺在西山峰顶满眼青翠堆叠之中。
床前仿佛倒映着深秋的山谷,枕边似乎响过了春天的雷鸣。
仙鹤见证我修行成果后飞离,僧人则在板栗成熟时来访。
荒凉的书斋周围松竹已显老态,只有仙鹤与凤凰般的鸟儿自在徘徊。

注释

大志:远大的志向或理想。
终难起:最终难以实现或兴起。
西峰:西方的山峰。
卧:躺卧,此处有隐居之意。
翠堆:形容山峰上郁郁葱葱的景象。
床前:床的前面,此指所处环境。
倒秋壑:形容眼前的景象如同倒映的秋日山谷,可能指窗外风景如画。
枕上:枕头上,指睡觉时。
春雷:春天的雷声,象征着自然界的活力和变化。
鹤见:仙鹤看到,比喻高洁之士或得道之人。
丹成:炼丹成功,比喻修行有成。
去:离开。
僧闻:僧人听说。
栗熟来:板栗成熟时前来,比喻时节因缘具足而至。
荒斋:荒凉的书斋,表示清静或少有人迹的地方。
松竹老:松树和竹子显得老迈,形容环境幽静且时间久远。
鸾鹤:鸾鸟和仙鹤,常用来象征吉祥或仙灵之物。
自裴回:自由地徘徊,形容这些仙禽在周围自在飞翔。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隐逸山林的生活情趣。"大志终难起,西峰卧翠堆"表达了诗人对于宏伟志向未能实现的感慨,同时也展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归宿之心。"床前倒秋壑,枕上过春雷"则是通过鲜明的对比,描绘出诗人居住环境的雄险与宁静,山水之间季节更迭带来的声音变换。

接下来的"鹤见丹成去,僧闻栗熟来"中的“丹”可能指的是道家修炼的丹药,暗示了诗人对于道家的向往和追求。这里的“鹤”象征着长寿和纯洁,而“僧”则代表着佛教的修行。通过这两句,诗人表达了一种精神上的追求与超脱。

最后,“荒斋松竹老,鸾鹤自裴回”中,“荒斋”描绘了一个偏远而废弃的庙宇或书房,"松竹老"则是时间长久的象征。"鸾鹤"在这里代表着仙鸟,而“自裴回”则意味着自然而然的归属。这两句强调了诗人对自然界的融入以及他精神世界的宁静与自由。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生动比喻,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寄情山水的心境。

收录诗词(816)

齐己(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自号衡岳沙门,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 籍贯: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
  • 生卒年:863年—937年

相关古诗词

过西塞山

空江平野流,风岛苇飕飕。

残日衔西塞,孤帆向北洲。

边鸿渡汉口,楚树出吴头。

终入高云里,身依片石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过陆鸿渐旧居

楚客西来过旧居,读碑寻传见终初。

佯狂未必轻儒业,高尚何妨诵佛书。

种竹岸香连菡萏,煮茶泉影落蟾蜍。

如今若更生来此,知有何人赠白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过陈陶处士旧居

一室贮琴尊,诗皆大雅言。

夜过秋竹寺,醉打老僧门。

远烧来篱下,寒蔬簇石根。

闲庭除鹤迹,半是杖头痕。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过荆门

路出荆门远,行行日欲西。

草枯蛮冢乱,山断汉江低。

野店丛蒿短,烟村簇树齐。

翻思故林去,在处有猿啼。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