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路出荆门远,行行日欲西。
草枯蛮冢乱,山断汉江低。
野店丛蒿短,烟村簇树齐。
翻思故林去,在处有猿啼。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经过荆门时的所见所感和内心情愫。"路出荆门远,行行日欲西"表达了旅途的遥远和时间的流逝,旅人在黄昏时分急匆匆前进,彰显了一种迫切的心情。
接下来的"草枯蛮冢乱,山断汉江低"则写出了自然景观的荒凉与苍劲。春去秋来,野草变得枯黄,而古墓被杂草所覆盖,显示出时间对自然和历史的影响。山川形胜,但汉江依旧流过,却因为季节的变化显得低矮,这种对比增添了诗中的苍凉感。
"野店丛蒿短,烟村簇树齐"进一步描绘了一路上的荒凉景象。野店可能是指途经的小镇或驿站,它们被丛生的蒿草所围绕,显得渺小而不起眼。而远处的村庄因为炊烟缭绕,看起来像是树木参差不齐地簇拥在一起。
最后两句"翻思故林去,在处有猿啼"则是旅人内心世界的写照。诗人翻开往昔的记忆,回想起曾经游历过的林间,那里有猿啼声响起,仿佛在呼唤着什么。这不仅仅是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更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一种怀念和召唤。
整首诗通过对旅途中所见的描述,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向往,同时也展现了中国古典山水田园诗的意境之美。
不详
晚年自号衡岳沙门,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叠叠叠岚寒,红尘翠里盘。
前程有名利,此路莫艰难。
云水侵天老,轮蹄到月残。
何能寻四皓,过尽见长安。
鹿门埋孟子,岘首载羊公。
万古千秋里,青山明月中。
政从襄沔绝,诗过洞庭空。
尘路谁回眼,松声两处风。
四邻无俗迹,终日大开门。
水晚来边雁,林秋下楚猿。
一家随难在,双眼向书昏。
沈近骚人庙,吟应见古魂。
外事休关念,灰心独闭门。
无人来问我,白日又黄昏。
灯集飞蛾影,窗销迸雪痕。
中心自明了,一句祖师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