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荆门

路出荆门远,行行日欲西。

草枯蛮冢乱,山断汉江低。

野店丛蒿短,烟村簇树齐。

翻思故林去,在处有猿啼。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翻译

道路穿越荆门山峦远伸,行走间太阳渐渐向西沉。
荒草枯萎覆盖着杂乱的古墓,山岭隔断处汉江显得低平。
乡野客店旁艾蒿丛生且矮小,炊烟缭绕的村庄树木排列得整整齐齐。
回想起那片故乡的树林,到处都回响着猿猴的啼声。

注释

路出:指道路延伸而出。
荆门:地名,位于湖北省,此指诗人的出发地。
远:形容距离长。
行行:一步步地走,形容行程。
日欲西:太阳快要落山了。
草枯:草木枯萎。
蛮冢: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的坟墓,这里泛指荒坟。
乱:杂乱无章。
山断:山岭阻隔。
汉江:长江的最大支流,流经湖北。
低:从视角看因山隔而显得江面低。
野店:乡村旅店。
丛蒿:成丛的艾蒿,一种野草。
短:不高。
烟村:炊烟袅袅的村庄。
簇树齐:树木聚集一处且排列得很整齐。
翻思:回想,反思。
故林:故乡的树林,代指故乡。
在处:到处,处处。
猿啼:猿猴的叫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经过荆门时的所见所感和内心情愫。"路出荆门远,行行日欲西"表达了旅途的遥远和时间的流逝,旅人在黄昏时分急匆匆前进,彰显了一种迫切的心情。

接下来的"草枯蛮冢乱,山断汉江低"则写出了自然景观的荒凉与苍劲。春去秋来,野草变得枯黄,而古墓被杂草所覆盖,显示出时间对自然和历史的影响。山川形胜,但汉江依旧流过,却因为季节的变化显得低矮,这种对比增添了诗中的苍凉感。

"野店丛蒿短,烟村簇树齐"进一步描绘了一路上的荒凉景象。野店可能是指途经的小镇或驿站,它们被丛生的蒿草所围绕,显得渺小而不起眼。而远处的村庄因为炊烟缭绕,看起来像是树木参差不齐地簇拥在一起。

最后两句"翻思故林去,在处有猿啼"则是旅人内心世界的写照。诗人翻开往昔的记忆,回想起曾经游历过的林间,那里有猿啼声响起,仿佛在呼唤着什么。这不仅仅是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更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一种怀念和召唤。

整首诗通过对旅途中所见的描述,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向往,同时也展现了中国古典山水田园诗的意境之美。

收录诗词(816)

齐己(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自号衡岳沙门,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 籍贯: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
  • 生卒年:863年—937年

相关古诗词

过商山

叠叠叠岚寒,红尘翠里盘。

前程有名利,此路莫艰难。

云水侵天老,轮蹄到月残。

何能寻四皓,过尽见长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过鹿门作

鹿门埋孟子,岘首载羊公。

万古千秋里,青山明月中。

政从襄沔绝,诗过洞庭空。

尘路谁回眼,松声两处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过湘江唐弘书斋

四邻无俗迹,终日大开门。

水晚来边雁,林秋下楚猿。

一家随难在,双眼向书昏。

沈近骚人庙,吟应见古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闭门

外事休关念,灰心独闭门。

无人来问我,白日又黄昏。

灯集飞蛾影,窗销迸雪痕。

中心自明了,一句祖师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