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马儿.却聘词,代章氏婢小红

还自忖、不知墙头马上,几曾微露。

却因何有人传误,惹得求凰争赋。

罗敷虽未有夫,也还应念,使君有妇。

有妇更求凰,恐青陵台畔,金钗难数。

泪落流黄土,妾原薄福,不堪君顾。况妾未经十五。

豆蔻心儿难吐。

殷勤寄语刘郎,桃花虽好,莫走天台路。

天台深处,多少香云护。

形式: 词牌: 竹马儿

鉴赏

这首《竹马儿》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董以宁所作,借由“却聘词”的形式,描绘了一位婢女小红内心的情感波澜与复杂心理。诗中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小红对主人情感的微妙反应以及对未来的忧虑。

“还自忖、不知墙头马上”,开篇即以“墙头马上”这一典故,暗示了小红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她自问是否真的理解了这段情感的复杂性,是否能够把握住这份微妙的缘分。“却因何有人传误,惹得求凰争赋。”这里运用了“求凰”这一典故,象征着小红对主人情感的追求,但又担心因为误解而引发不必要的纷争。

“罗敷虽未有夫,也还应念,使君有妇。”罗敷是古代著名的美女,此处借以表达小红虽然明白主人已有妻室,但仍对其情感有所牵挂,体现了她内心的矛盾与无奈。“有妇更求凰,恐青陵台畔,金钗难数。”进一步强调了小红对这段情感的执着,即使知道结果可能不被接受,仍然愿意付出,如同青陵台畔的金钗难以计数,表达了她对爱情的坚定信念。

“泪落流黄土,妾原薄福,不堪君顾。”小红意识到自己可能没有足够的福分得到主人的垂青,她的泪水不仅是因为失望,更是对自己命运的哀叹。“况妾未经十五。豆蔻心儿难吐。”少女时期的情感往往羞涩而难以表达,小红的内心如同豆蔻花蕾,渴望绽放却又不敢轻易吐露。

“殷勤寄语刘郎,桃花虽好,莫走天台路。”这里借用“刘郎”与“天台”等典故,寄托了小红对主人的深情厚意,希望他能珍惜眼前的美好,不要轻易离开。“天台深处,多少香云护。”最后,小红以对天台深处香云的描述,象征着她对这段情感的守护与期待,即便面对未知的困难与挑战,她依然愿意为这段感情默默付出。

整首诗通过对小红内心世界的细腻刻画,展现了古代女性在特定社会背景下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与自我牺牲精神,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女性情感表达的限制与束缚。

收录诗词(238)

董以宁(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约公元一六六六年前后在世),清代初期诗人。性豪迈慷慨,喜交游,重然诺。明末为诸生。少明敏,为古文诗歌数十万言,尤工填词,声誉蔚然。与邹只谟齐名,时称“邹董”。又与陈维崧及只谟有才子之目。著有《正谊堂集》和《蓉度词》。其中《蓉度词》中大量的“艳体词”作品又尤为学界所争议

  • 字:文友
  • 籍贯:武进(今江苏省武进市)

相关古诗词

玲珑四犯.七夕

我意如秋,喜月到初弦,空庭皎皎。

牛女佳期,堪怪齐谐缥缈。

就使银河真渡,也应是、愁多欢少。

算何如、支机石畔,索性年年孤俏。

今来古去千秋矣,偏难道、天孙未老。

便是逋钱真百万,织久应偿了。

况是牵牛痴绝,反不累、天孙烦恼。

愿天孙、锦泪且收,将莫被、嫦娥窃笑。

形式: 词牌: 玲珑四犯

花发沁园春.题黄氏印史代序

北苑临书,南宫执笏,从古畸人癖事。

字亦雕龙,石堪绣蠹,不道先生兼此。

落笔惊看,有历落、嵚崎之致。

宛然见古貌如颠,不似人间衫履。记得当年此际。

将怪石投予,镌予名字。

珍重常携,离奇可拜,时命小鬟亲洗。聊写俚词。

题笺仍用猩红记。

知道先生应笑我,攫石袖中何意。

形式: 词牌: 花发沁园春

解连环.楚行白筠心书赠楚词一箑,复作高唐好梦图,因柬谢

澧兰沅芷。是文郎当日,旧游之处。

生平说、屈宋衙官,拟重去襄川,将他部署。

翻怪香山,却贬技、填词赠与。

想落笔高吟,多应说向,君家老妪。亲写双钩小柱。

苦绝少红鹅,凭君携去。

况画将、一梦高唐,把纨扇招风,更添佳绪。

但到阳台,倘误惹、香云艳雨。

凭君莫寄招魂赋,梦中叨絮。

形式: 词牌: 解连环

菩萨蛮慢.秋日杨东起书园社集

今当共席。正荷风梧雨,嫩凉时节。

更称觞、共向园亭,望带水回廊,宿云欹石。

或嗽流泉,晞发乎桥之侧。

或谈棋相对,不管蛙声,溪边嘈杂。或是正襟危帻。

或小侯数辈,吟笺争拂。

或骚坛强项,大义严辞,或醉后微颠,斜书晋帖。

或拭轻纨,淡写云林几笔。

告羲之、而今却是,兰亭秋集。

形式: 词牌: 菩萨蛮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