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妩.七夕,过人家看乞巧

又连宵听雨,几日看秋,银宇乍新彩。

未忍抛纨扇,疏星下,乘鸾人自多态。步廊故在。

笑绣针娇眼谁待。

算多少、密意深帘底,近河汉微阂。槎海沉沉千载。

有最新机锦,时样眉黛。

知否钗尘洗,璇宫事、凄凉都付前代。鬓青未改。

怕损他、儿女欢爱。但天上佳期,都一晌镇无奈。

形式:

鉴赏

这首词描绘了词人在七夕之夜,连续几日聆听秋雨,欣赏着初秋的新气象,尤其是银色天空中的美丽景象。词人不舍弃象征着夏日的纨扇,仰望星空,想象着乘鸾仙子的多姿神态。漫步廊下,不禁想起昔日的绣针女工,如今又有谁在等待她们的巧手呢?

帘内的密意深深,仿佛近在咫尺却又被银河轻轻阻隔。词人感叹时光流转,千年如梭,人间的机锦和时尚的眉黛已非昔比,如同璇宫的凄凉往事,已成为前朝的记忆。词人的鬓发虽未改色,却担心岁月会消磨掉儿女情长。然而,天上的佳期虽美,却只能短暂存在,无法长久停留,让人感到无奈。

整首词以七夕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对时空变迁的感慨,展现了词人对美好事物的眷恋和对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254)

陈洵(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别号海绡,是广东江门市潮连芝山人(前属新会县潮连乡),生于清朝同治十年(1871年)。少有才思,聪慧非凡,尤好填词。光绪间曾补南海县学生员。后客游江西十余年,风尘仆仆,蹇滞殊甚。返回广州之后为童子师,设馆于广州西关,以舌耕糊口,生活穷窘。辛亥(1911年)革命后,受到新潮流的影响,思想有所变化,是年在广州加入南国诗社。晚岁教授广州中山大学

  • 字:述叔
  • 生卒年:1871—1942

相关古诗词

华胥引.夜起闻雨,明日立秋

迎风长簟,沉月高梧,雨声送夕。

去蝶销凝,啼花宛转灯晕色。

不少珠玉闲情,奈老来疏隔。

林叶阶虫,细听都是胸臆。

如梦清欢,待相将、梦中重觅。

被单寒乍,今宵如何计得。

几点惊秋零泪,寄路遥无极。

行乐湖山,那堪愁味先识。

形式:

三姝媚.七月廿五日,与树园、橘公饮半帆酒榭,追话旧游,黯然题壁

疏灯扶梦上。乱风花如潮,暝愁潜长。

燕户莺帘,间未霜行柳,对门斜向。

倦迹闲云,歌韵歌、孤飞还傍。

印粉阑干,犹是当时,分无新赏。人事垆边凄怆。

渐夜蝶黏窗,暗萤飘巷。

便似离鸿,又几年秋到,悄然吟望。

万感尊前,轻换了、风流疏放。

付与寒蛩分诉,清欢自强。

形式:

月下笛八月八日与树园、橘公过半帆酒榭,重题

赏月西楼,中秋又近,凤箫何许。如烟断语。

壁闲看、旧题句。

庭阴都为花疏减,更何况、尊前俊侣。

正烛房泪冷,筝床尘暗,怎论心素。愁贮。浑无绪。

但绣叶衣罗,暮凉重诉。阑干自碧,彩鸳飞过前浦。

黄垆谁料伤心话,剩漂荡、游情最苦。

漫回首、谢了闲莺燕,教向谁去。

形式:

绕佛阁.秋日与琴筑、六禾、橘公饮荔湾园亭。六禾约次君特卢楼韵

闹红旧馆,飞鹭乍落,兰棹先杳。蘋上风小。

翠澜荡作轻绡弄微照。暗萤又巧。

檐际数点,偏赚星早。寒袖香少。

就中宛转莲丝向人抱。

步袜去尘寂,梦冷薰风离苑道。

谁见趁凉鸳鸯波语俏。剩放鸭秋谈,渔钓堪老。

所思江渺。但对酒簪花,哦句欹帽。

数流光、燕昏莺晓。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