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寄鼓山长老

雪峰雪峰高且雄,峨峨堆积青冥中。

六月赤日烧不镕,飞禽瞥见人难通。

常闻中有白象王,五百象子皆威光。

行围坐绕同一色,森森影动旃檀香。

于中一子最雄猛,称尊独踞鼓山顶。

百千眷属阴□影,身照曜,吞秋景。

我闻岷国民归依,前王后王皆师资。

宁同梁武遇达磨,过后弹指空伤悲。

形式: 古风

翻译

雪山巍峨高大又雄壮,层层堆叠直插云霄中。
即便六月红日灼热也熔化不了它,飞鸟匆匆一瞥,人类难以到达。
常听说山中有白象之王,率领着五百只小象,每一只都威风凛凛,光芒万丈。
它们行走、围绕着同一色调,森林中它们的身影摇曳,仿佛旃檀香在空气中飘荡。
其中一头小象最为勇猛,独自称霸坐在鼓山顶。
成百上千的随从形成阴凉之影,它的身体闪耀,仿佛能吞没秋天的景色。
我听说岷国的人民都崇敬它,从前的国王到后来的君主都将它视为导师。
这怎能与梁武帝遇见达摩相比,错过后只是弹指一挥间的空留悲伤。

注释

雪峰:指高大的雪山。
峨峨:形容山势高峻。
青冥:天空,这里指极高处。
赤日:红色的太阳,这里强调太阳的炽热。
镕:同'熔',熔化。
瞥见:一闪而过的看见。
白象王:象征高贵与力量的象中之王。
威光:威严的光辉。
行围坐绕:形容象群活动的样子。
旃檀香:一种名贵香木,比喻美好的氛围。
鼓山:具体的山名,这里代指高位。
眷属:随从,家族成员。
阴□影:应为'阴覆影',意为遮蔽的阴影。
照曜:闪耀,照亮。
吞秋景:形容其光彩盖过秋天的景色。
岷国:地名,代表一个国家或地区。
归依:皈依,此处指尊敬信奉。
师资:师长和榜样。
梁武遇达磨:历史典故,梁武帝错过佛法真谛的遗憾。

鉴赏

雪峰高且雄,积雪堆青冥中,六月赤日烧不消,飞禽掠过难通行。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雪山景象,展现了自然界的辉煌与力量。中间提及白象王及其象子,形象生动,充满神秘色彩。

至于“常闻中有白象王,五百象子皆威光。”一句,则透露出诗人对某种精神寄托或心灵向往的表达,可能是佛教文化中的象征,或是对高洁、强大的追求。

行文布局严谨,“森森影动旃檀香”描绘出雪山之巅,佛法氛围浓厚。诗中“于中一子最雄猛,称尊独踞鼓山顶”则更是突显了主题的核心——对高处不凡、卓尔不群者的赞美。

“百千眷属阴□影,身照曜,吞秋景。”此句诗意深远,可能暗示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或是对某种精神领袖的尊崇。这里的“眷属”可能指的是追随者或信徒,而“身照曜,吞秋景”则是一幅超凡脱俗的画面。

最后两句“我闻岷国民归依,前王后王皆师资。”则流露出对历史、传统以及文化精神的尊重与认同。而“宁同梁武遇达磨,过后弹指空伤悲”一句,则是诗人对于某种历史事件或个人遭遇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既有壮观之美,又蕴含深邃的哲理与精神追求,是一篇集自然景象、文化意涵和个人情怀于一身的佳作。

收录诗词(816)

齐己(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自号衡岳沙门,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 籍贯: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
  • 生卒年:863年—937年

相关古诗词

谢人惠十色花笺并棋子

陵州棋子浣花笺,深愧携来自锦川。

海蚌琢成星落落,吴绫隐出雁翩翩。

留防桂苑题诗客,惜寄桃源敌手仙。

捧受不堪思出处,七千馀里剑门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谢欧阳侍郎寄示新集

宫锦三十段,金梭新织来。

殷勤谢君子,迢递寄寒灰。

鸑鷟对鼓舞,神仙双裴回。

谁当巧裁制,披去升瑶台。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谢徽上人见惠二龙障子以短歌酬之

我见苏州昆山金城中,金城柱上有二龙。

老僧相传道是僧繇手,寻常入海共龙斗。

又闻蜀国玉局观有孙遇迹,盘屈身长八十尺。

游人争看不敢近,头觑寒泉万丈碧。

近有五羊徽上人,闲工小笔得意新。

画龙不誇头角及须鳞,只求筋骨与精神。

徽上人,真艺者。

惠我双龙不言价,等闲不敢将悬挂。

恐是叶公好假龙,及见真龙却惊怕。

形式: 古风

煌煌京洛行

圣君垂衣裳,荡荡若朝旭。

大观无遗物,四夷来率服。

清晨回北极,紫气盖黄屋。

双阙耸双鳌,九门如川渎。

梯山航海至,昼夜车相续。

我恐红尘深,变为黄河曲。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