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宣上人频见过

三百六旬长扰扰,不冲风雨即尘埃。

久惭朝士无裨补,空愧高僧数往来。

学道穷年何所得,吟诗竟日未能回。

天寒古寺游人少,红叶窗前有几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广宣上人一年到头不停地来拜访我,风雨无阻灰尘也难挡。
一直都很惭愧对朝中大臣没有什么助益,也辜负了高僧屡屡造访的心意。
经年累月学习儒家圣人之道却没有太多的收获,整日吟诗也顾不上回到住所。
天气寒冷寺庙中的游人很少,不知道窗前堆积了多少红叶。

注释

广宣上人:生平不详。
上人,对僧侣的尊称。
三百六旬:一年到头,这里是经常之意。
扰扰:忙乱的样子。
冲:冒过,撞过。
惭:一作“为”。
朝士:朝官。
裨补:有所补益。
道:这里指儒家之道。
回:回来,或者理解为回复。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学者对于自己的学业成就感到失望的心境。开篇“三百六旬长扰扰,不冲风雨即尘埃”两句,通过对时间的描述,表达了岁月匆匆,光阴荏苒,但自身却一无所获的感慨。“久惭朝士无裨补,空愧高僧数往来”则是诗人对于自己无法像那些勤勉的朝臣那样有所建树,又不能象那些高僧一样修炼成道而感到自责。

“学道穷年何所得,吟诗竟日未能回”两句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学业无成的深切感慨。尽管他年岁已长,但学问并无大的建树;虽然终日吟咏诗书,却始终无法有所收获。

最后,“天寒古寺游人少,红叶窗前有几堆”两句,则是诗人在一个寂静的秋季午后,对于周遭环境的描写。古老的寺庙因天气转冷而变得更加萧瑟,行人稀少,而窗前的落叶则隐喻着时间的流逝和自身的苍老。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学业无成、时光易逝以及孤寂环境的描绘,表现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忧虑与感慨。

收录诗词(424)

韩愈(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 籍贯: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
  • 生卒年:768~824

相关古诗词

从仕

居闲食不足,从仕力难任。

两事皆害性,一生恒苦心。

黄昏归私室,惆怅起叹音。

弃置人间世,古来非独今。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从潮州量移袁州张韶州端公以诗相贺因酬之

明时远逐事何如,遇赦移官罪未除。

北望讵令随塞雁,南迁才免葬江鱼。

将经贵郡烦留客,先惠高文谢起予。

暂欲系船韶石下,上宾虞舜整冠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木芙蓉

新开寒露丛,远比水间红。

艳色宁相妒,嘉名偶自同。

采江官渡晚,搴木古祠空。

愿得勤来看,无令便逐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去岁自刑部侍郎以罪贬潮州刺史乘驿赴任其后家亦谴逐小女道死殡之层峰驿旁山下蒙恩还朝过其墓留题驿梁

数条藤束木皮棺,草殡荒山白骨寒。

惊恐入心身已病,扶舁沿路众知难。

绕坟不暇号三匝,设祭惟闻饭一盘。

致汝无辜由我罪,百年惭痛泪阑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