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铁幢才解又芒鞋,姓氏逢人且自埋。
夜踏巉岩惊伏虎,朝披雾露避群豺。
乾坤苍莽投金濑,径路萧凉阻玉阶。
赢得风衣兼雨帽,相看不是旧形骸!
这首诗是明代抗清名将张煌言所作的《间行杂感二首(其一)》中的第一首。诗人以独特的个人经历为背景,通过描绘自己的艰辛旅程,表达了对时局和个人命运的感慨。
首句“铁幢才解又芒鞋”,形象地写出诗人从沉重的武装换上简朴的草鞋,暗示了他从军事行动中暂时退隐的转变。接下来的“姓氏逢人且自埋”表达了他的低调和隐忍,不愿轻易暴露身份,流露出一种深沉的忧患意识。
“夜踏巉岩惊伏虎,朝披雾露避群豺”两句,生动描绘了诗人夜间行走在险峻山岩,警惕着可能的敌人,清晨则在雾露中小心翼翼地避开潜在的威胁,展现了他身处险境的谨慎与坚韧。
“乾坤苍莽投金濑,径路萧凉阻玉阶”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荒凉和艰难,诗人投身于自然的广阔与冷寂之中,暗示了他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最后两句“赢得风衣兼雨帽,相看不是旧形骸”,诗人以自我调侃的方式,表达了历经磨难后的沧桑变化,以及对过去身份的反思,既有自嘲,也透露出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对过去的怀念。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情于景,通过个人的行迹和感受,反映了作者在动荡时局下的内心世界,展现了他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
不详
汉族,南明儒将、诗人,著名抗清英雄。崇祯时举人,官至南明兵部尚书。后被俘,遭杀害,就义前,赋《绝命诗》一首。谥号忠烈。其诗文多是在战斗生涯里写成,质朴悲壮,表现出作家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有《张苍水集》行世。与岳飞、于谦并称“西湖三杰”。清国史馆为其立传,《明史》有传。1776年(乾隆四十一年)追谥忠烈,入祀忠义祠,收入《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
一椎可奈误秦车,萧瑟秋风圯上书。
伏匿那能忘铁马,潜游犹觉负银鱼。
荒村云扰难攲枕,单袷霜深已敝裾。
总是姓名随地变,任呼牛马亦何如!
楚歌声里霸图空,匹马归来势自雄;
四百年余炎火断,谁知隆准一重瞳!
旌旗垓下亦堪翻,战士其如忆故园;
纵向江东收烬去,应无子弟到中原。
八尺风帆百丈牵,枞阳湖里去如烟;
江南米价秋来长,喜杀桐艚卖稻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