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关塞烟尘二十秋,适持使节海山头。
行衙到处皆如寺,按部经年不离舟。
公举所知当勿枉,上供易足更何求。
若论安便无加此,秪恐旁求第一流。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在外执行公务的情景,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个人情感的刻画,展现了诗人对职责与安逸生活之间矛盾的心理体验。
"关塞烟尘二十秋,适持使节海山头。" 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在边塞长期执行公务的情形,时间已久达二十个年头,环境严峻而又壮丽,可以感受到诗人的孤独和对远方家乡的思念。
"行衙到处皆如寺,按部经年不离舌。" 这两句则通过对比,将官员巡视各地的场景比作僧侣在庙宇之间的往来,表现了诗人对于长期在外执行公务而无法享受家庭生活的无奈。
"公举所知当勿枉,上供易足更何求。"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希望公正执法,不做不公正之事,同时也流露出对简单、安逸生活的向往。
"若论安便无加此,秪恐旁求第一流。"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于自己追求平安稳定的愿望,并担心在追求中可能会被要求达到更高的标准,从而感到不安。
整首诗通过对官员生活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复杂情感,是一首深刻反映时代背景与个人情怀的佳作。
不详
生卒年不详,北宋文学家、画家。自号浮休居士,又号矴斋。诗人陈师道之姊夫。为襄乐令。元丰中,环庆帅高遵裕辟掌机密文字。元祐初做过监察御史。为人刚直敢言。徽宗时升任右谏议大夫,任职七天,言事达60章,不久以龙图阁待制知定州。后又改知同州。曾因元祐党争事,牵连治罪,被贬为楚州团练副使,商州安置。后又出任过集贤殿修撰
闻说长安苦戴星,公家无补秪劳形。
每思肥羜心先写,今见淮山眼自青。
岂乏寻常将漕挽,好留人物为朝廷。
四明久已无狂客,欲问天工乞箳篂。
隐隐来山远,茫茫去路平。
舟车楚北户,城冢汉南京。
小杏沾花摘,春醪对雨倾。
士民留我住,强作少陵行。
已免均房险,宽平喜博山。
园林皆掩映,风俗自安闲。
麻麦三春暮,人烟百里环。
吾行半天下,难得此江关。
杨梅味已酸,荔子色能丹。
火齐骊龙脱,江绡玉露团。
谪居深不负,沈醉亦何难。
今岁无人剥,吁嗟任满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