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阳(其一)

已免均房险,宽平喜博山。

园林皆掩映,风俗自安闲。

麻麦三春暮,人烟百里环。

吾行半天下,难得此江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翻译

不再忧虑房屋失火,对博山的宽广和平静感到欢喜。
园林都被树木和建筑遮掩,这里的风俗习惯悠闲自在。
春天已过三月,百里范围内炊烟袅袅,人烟稠密。
我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却难以找到像这样宁静美丽的江关。

注释

已免:免除。
房险:火灾保险。
宽平:宽阔平坦。
博山:地名,可能指博山地区。
皆:都。
掩映:互相遮掩,相互映衬。
风俗:当地的风俗习惯。
自安闲:自然而然地悠闲。
麻麦:泛指农作物,可能是麦子的一种。
三春暮:春季末期。
人烟:人家炊烟。
百里环:环绕百里。
吾行:我行走。
半天下:大半个中国。
江关:江边的关隘,可能指重要的地理位置。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和谐安宁的田园风光,诗人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满足。"已免均房险,宽平喜博山"一句,通过"免"字和"宽"字,传递出一种解脱与舒适的情感,"博山"可能指的是广阔的山川,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园林皆掩映,风俗自安闲"则进一步描绘了一个隐蔽而又平和的生活环境,其中"掩映"一词形象地表达了园林间的宁静与美好,而"风俗自安闲"则展示了一种自然而然的生活状态。

"麻麦三春暮,人烟百里环"中,"麻麦"可能指的是某种农作物的收成,这一句通过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广阔,强调了诗人所在之地的丰饶与和平。最后两句"吾行半天下,难得此江关"则是诗人对自己游历经历的总结,以及对于目前居住地的珍视。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以及对安逸生活状态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满足与平和。

收录诗词(308)

张舜民(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不详,北宋文学家、画家。自号浮休居士,又号矴斋。诗人陈师道之姊夫。为襄乐令。元丰中,环庆帅高遵裕辟掌机密文字。元祐初做过监察御史。为人刚直敢言。徽宗时升任右谏议大夫,任职七天,言事达60章,不久以龙图阁待制知定州。后又改知同州。曾因元祐党争事,牵连治罪,被贬为楚州团练副使,商州安置。后又出任过集贤殿修撰

  • 字:芸叟
  • 籍贯:邠州(今陕西彬县)
  • 生卒年:1065

相关古诗词

食杨梅荔枝思去年

杨梅味已酸,荔子色能丹。

火齐骊龙脱,江绡玉露团。

谪居深不负,沈醉亦何难。

今岁无人剥,吁嗟任满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凌虚台

岐山四合与台平,半露园林叶未成。

是处芳菲皆可惜,晚来风雨太无情。

山川不改秦云色,宫室长悬陇水声。

唯有故园终不见,仓庚黄鸟向人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原州赠王补之洛苑同年

汴上相从又几星,尚淹符竹守临泾。

不须怪我头添白,且喜逢君眼暂青。

旧任再游空寂寞,同年屈数半凋零。

何当展尽平边策,图使秦民得敉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徐刚中醴陵少府于山中寻出一洞有铭曰虬渊自然六室奇怪求诗以纪之醴陵多丁氏令威之后云

重重翠筱蔽溪湾,石烂松枯不记年。

但见桃花浮绿水,有时独鹤下青田。

自然六室流钟乳,别隐三阶出洞天。

身在故乡人不识,秪应徐令是丁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