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诗六章(其六)

目虽泪所出,由来心乃源。

白日照我面,意欲乾汍澜。

而不照我心,我泪何由乾。

况在重云遮,使我何自安。

形式: 古风

翻译

眼泪虽然源自眼睛,但它的源头在于内心。
明亮的阳光照耀我的脸庞,似乎想要驱散我内心的波澜。
然而阳光并未照亮我的心,那么我的眼泪如何才能停止?
更何况重重乌云遮蔽,让我何处去寻找安宁?

注释

目:眼睛。
虽:虽然。
泪:眼泪。
所出:来源。
由来:源头。
心:内心。
乃:是。
源:源头。
白日:明亮的阳光。
照:照射。
我面:我的脸庞。
乾:停止。
不:没有。
照:照亮。
我心:我的心。
何由:如何能够。
况:何况。
在:处于。
重云:重重乌云。
遮:遮蔽。
使:让。
我何自安:我何处去找到安宁。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令的《哭诗六章》中的第六章,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来抒发内心的情感。诗中“目虽泪所出, 由来心乃源”表达了眼泪虽然流出,但真正的悲伤却源于心底。这两句点出了诗人的深沉哀痛,并非仅是眼泪可以衡量的。

接下来的“白日照我面,意欲乾汍澜”则描绘了一种强烈的愿望,即希望心中的苦痛能够被明媚的阳光所消融。然而紧接着“而不照我心,我泪何由乾”却表达了现实与愿望之间的差距——无论外界的阳光如何明媚,都无法触及内心深处的伤感。

最后两句“况在重云遮, 使我何自安”则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悲哀之情。在厚重的云层遮蔽下,诗人感到更加不安和无助,这也象征着外界对内心世界的隔绝。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衬的手法,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内在的孤独与悲伤,以及对现实无法慰藉内心创痛的无奈。这不仅是王令个人情感的流露,也体现了宋代文人常有的内省与悲观情怀。

收录诗词(477)

王令(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王安石对其文章和为人皆甚推重。有《广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 生卒年:1032~1059

相关古诗词

哭诗六章(其五)

朝歌忧思多,暮歌无奈何。

偶叹气亦绝,未恸血先沱。

泪落入口少,不如出眼多。

安得常病躯,不为瘠且瘥。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哭诗六章(其四)

哭莫傍沧海,泪落长海流。

流深风涛多,驾荡覆我舟。

不若洒春草,荆榛芜蔓茎。

怨气触草死,犹得香兰生。

形式: 古风

哭诗六章(其三)

切切复切切,泪尽琴弦绝。

愤气吐不出,内作心肝热。

朝浆渴不胜,暮潦浊不清。

何以慰我怀,安得沧海冰。

形式: 古风

哭诗六章(其二)

朝哭声吁吁,暮哭声转无。

声无血随尽,安得目不枯。

目枯不足叹,无目心自安。

目存多所见,不若无目完。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