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诗六章(其五)

朝歌忧思多,暮歌无奈何。

偶叹气亦绝,未恸血先沱。

泪落入口少,不如出眼多。

安得常病躯,不为瘠且瘥。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鉴赏

这首词作家运用了丰富的情感和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种深沉的忧思与无奈。开篇“朝歌忧思多,暮歌无奈何”两句,通过对比晨昏时分的心境,展现了内心的矛盾与纠结。这里,“朝歌”和“暮歌”的反复吟唱,象征着诗人内心深处的苦恼不断地在循环中加剧。

接着,“偶叹气亦绝,未恸血先沱”两句,写出了诗人情感的强烈爆发,即使是轻微的一声叹息,也似乎能让内心的痛楚瞬间迸裂。这里的“血先沱”,形象地表达了痛苦已到了一种无法忍受的地步。

“泪落入口少,不如出眼多”两句,则更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对痛苦与悲哀的渴望。这里的“不如”,意味着诗人宁愿选择直接而明显地流泪,以此来宣泄内心的郁结。

最后,“安得常病躯,不为瘠且瘥”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身心俱疲惫状态的无奈接受。这里的“安得”,是对健康与平静的一种渴望;而“不为瘠且瘥”,则是在这样的渴望中所呈现出的悲观态度。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内心痛苦的深刻描写,展现了人在面临生活挫折时那种复杂的情感状态。诗人的笔触细腻而沉重,情感表达丰富而充满张力,是一首具有强烈抒情色彩的作品。

收录诗词(477)

王令(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王安石对其文章和为人皆甚推重。有《广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 生卒年:1032~1059

相关古诗词

哭诗六章(其四)

哭莫傍沧海,泪落长海流。

流深风涛多,驾荡覆我舟。

不若洒春草,荆榛芜蔓茎。

怨气触草死,犹得香兰生。

形式: 古风

哭诗六章(其三)

切切复切切,泪尽琴弦绝。

愤气吐不出,内作心肝热。

朝浆渴不胜,暮潦浊不清。

何以慰我怀,安得沧海冰。

形式: 古风

哭诗六章(其二)

朝哭声吁吁,暮哭声转无。

声无血随尽,安得目不枯。

目枯不足叹,无目心自安。

目存多所见,不若无目完。

形式: 古风

哭诗六章(其一)

死者徒已死,思之恨无涯。

生者非素心,还作死者嗟。

今古悲略同,斯道竟奈何。

哀弦直易绝,哭词曲难歌。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