祷正一真君

未登龙虎榜,且登龙虎山。

一见三清易,三年一第难。

剑埋光射斗,鸡鸣晓度关。

乾坤谁整顿,拟伴赤松閒。

形式: 古风

翻译

还未登上科举的龙门和虎榜,先去游览了道教名山龙虎山。
初次见到三清(道教三位尊神)感觉容易,但三年一次的科举考试却很难通过。
宝剑深藏光芒仍能直射北斗,清晨鸡鸣时分过关隘。
世间秩序混乱,无人整顿,我打算追随赤松子(仙人)过上悠闲的生活。

注释

龙虎榜:科举时代选拔人才的高榜,比喻功名富贵。
龙虎山:道教名山,位于江西,与道教神仙文化相关。
三清:道教中的最高天神,指玉清、上清、太清。
一第:科举考试中的一种等级,如状元、榜眼、探花等。
剑埋光射斗:形容宝剑虽藏于地,其光芒仍能照耀星空。
鸡鸣晓度关:鸡鸣时分过关卡,形容早起赶路。
乾坤:天地,宇宙。
赤松閒:赤松子,传说中的仙人,这里指隐居生活。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夏元鼎所作的《祷正一真君》,表达了作者对于科举考试未能如愿,转而寄情于道教名山龙虎山的心境。首句“未登龙虎榜”暗示了诗人对功名未遂的感慨,而“且登龙虎山”则透露出他选择退而求其次,游历道家圣地的决定。接下来的“一见三清易,三年一第难”进一步强调了科举考试的艰难与内心的无奈,将见到神仙与科举及第的难度进行了对比。

“剑埋光射斗”描绘了龙虎山的神秘与壮丽,可能暗指修炼仙剑或寄托理想,而“鸡鸣晓度关”则寓言着早起修行,坚持不懈的精神。最后两句“乾坤谁整顿,拟伴赤松閒”表达了诗人对世间纷扰的厌倦,以及对超脱尘世、与道家仙人赤松子一同逍遥自在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个人经历为背景,融入了道教元素,展现了诗人对现实与理想的冲突与抉择,以及对隐逸生活的追求。

收录诗词(34)

夏元鼎(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水调歌头(其九)

闻道不嫌晚,悟了莫悠悠。

遇时不炼,今生乌兔恐难留。

些子乾坤简易,不问在朝居市,达者尽堪修。

火候无斤两,大药本非遥。守旁门,囚冷屋,望升超。

迷迷相授,生死不相饶。

未识先天一气,孰辨五行生克,不向眼前求。

试道工夫易,福薄又难消。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

采取铅须密,诚意辨妍媸。

休教错认,夺来鼎内及其时。

二物分明真伪,一得还君永得,此事契天机。

记取元阳动,妙用在虚危。法寅申,行子午,总皆非。

自然时节,梦里也教知。

不属精津气血,不是肺肝心肾,真土亦非脾。

言下泄多矣,凡辈奈无知。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其三)

耳目身之宝,固塞勿飞扬。

存无守有,中间无念以为常。

把定玄关一窍,视听尽收归里,坎兑互堤防。

寤寐神依抱,形气两相忘。圆陀陀,光烁烁,貌堂堂。

分明真我,罔象里全彰。

此即非空非色,自是本来面目,阴鼎炼元阳。

出世真如佛,馀二莫思量。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押[阳]韵

水调歌头(其七)

要蹑天仙步,金丹是法身。

不知谓气,须还识后自然真。

大道从花孕子,点出个中阴魄,乌兔合阳魂。

北斗随罡转,天地正氤氲。采依时,炼依法,莫辞勤。

立跻圣域,从此脱沈沦。

夜气正当过半,龙虎自然蛰动,势欲撼乾坤。

片饷工夫耳,庄算八千春。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