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纱溪二首(其二)

王气东来百鞍艰,行人指点十花斑,杏山过了又松山。

边马百年思塞草,征夫双泪唱刀镮,何人回首战场间?

形式: 押[删]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边疆的壮丽景色与战争的残酷现实,充满了深沉的历史感和悲壮的情感。

首句“王气东来百鞍艰”,以“王气”象征国家的兴盛与权力的象征,而“东来”则暗示着历史的进程与变迁。“百鞍艰”则描绘出战争的艰辛与复杂,百鞍代表众多的战马与士兵,艰则表现出战争的艰难与不易。

接着,“行人指点十花斑,杏山过了又松山”,通过行人的视角,展现了从杏山到松山的行进过程,十花斑可能是指路途中的景致或某种标志,也可能是对行进中复杂地形的隐喻。这种从一个地点到另一个地点的描述,不仅展现了地理的变换,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旅程的漫长。

“边马百年思塞草,征夫双泪唱刀镮”,这两句将视角转向了边疆的战士们。边马百年思塞草,意味着边疆的马匹在漫长的岁月里,思念着家乡的草原,表达了战士们远离家乡、长期戍守边疆的孤独与思念之情。征夫双泪唱刀镮,则是战士们在艰苦的环境中,以泪水和歌声表达内心的痛苦与无奈,刀镮可能是指武器上的装饰,这里用来象征战士的身份和他们所承受的战争之苦。

最后,“何人回首战场间?”以问句结束,引人深思。这句话既是对战场上所有人的提问,也是对读者的反思,让人不禁思考战争的意义、人性的光辉与黑暗,以及生命在历史长河中的脆弱与坚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边疆景色、战争场景和人物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清末社会动荡背景下,边疆战士们的生存状态和内心世界,充满了对和平的渴望与对生命的尊重。

收录诗词(46)

张惠言(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散文家。原名一鸣,一作皋闻。嘉庆四年进士,官编修。少为词赋,深于易学,与惠栋、焦循一同被后世称为“乾嘉易学三大家”。又尝辑《词选》,为常州词派之开山,著有《茗柯文集》

  • 字:皋文
  • 号:茗柯
  • 籍贯:武进(今江苏常州)
  • 生卒年:1761~1802

相关古诗词

念奴娇

海云一朵,是何人、招入医闾山骨?

千古惊波流不尽,洗出海山明灭。

入手秋空,当心夜炯,见此明明月。

蓬莱何处,一泓如许澄澈!

此地宜着神仙,小山高赋罢,琼枝亲折。

我是江东飞来鹤,定与闲云相识。

出岫无心,平波好住,揽佩还重结。

且歌征角,尊前试扣清越。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高阳台二首(其一)

红杏桥边,白云渡口,画船箫鼓端阳。

十六年来,故园事事堪伤。

前年此日偏相忆,有沙鸥、招得成行。

向丰溪、掠过波声,划破山光。

当时但觉离情速,倩蛮笺缄恨,苦说他乡。

谁道而含,回头一样茫茫。

客来都问江南好,问江南、可是潇湘?

怎凭阑、一缕西风,一寸回肠。

形式: 词牌: 高阳台

高阳台二首(其二)

听雨湖头,看花日下,两年多少闲情?

一卷离骚,有人和我吟声、而今往事难追省,泪如丝、不透重扃。

把深杯、酬向遗编,易传元经。

仙人闻说辽东鹤,问归来丁令,可识湘灵?

海阔山高,千年几许冤魂。

伤心欲奏招魂赋,怕夜台、猿狖还惊。

请看他、怨雨悲风,锁住愁城。

形式: 词牌: 高阳台

齐天乐.六月闻蛩

西风幸未来庭院,秋心便劳深诉。

石井苔深,铜铺草浅,别有凄凉情绪。流年暗数。

甚蛙嘿蝉瘖,任他风雨。

多谢殷勤,尊前特与说迟暮。

庾郎愁绝如此,便从今夜夜,相和悲语。

吟稳还惊,声孤易断,消受一秋凉露。江南梦苦。

记雕笼携来,昼堂斗去。快听雄鸣,为君拂衣舞。

形式: 词牌: 齐天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