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龙王赠云老

正中妙叶百怨门,宝镜孤风天下闻。

缁州道价直乾坤,毛骨真是延公孙。

杨广山头草木熏,公独深密护灵根。

衲子雷动云崩奔,暗中明露泾渭分。

醉李有叟笑脸温,胆大三世一口吞。

枯木能花为谁春,春光化为吴山云。

即今住山典刑存,木蛇且无刀斧痕。

我游山隈野水濆,松间见之鬓为掀,留我更宿听啼猿。

人间行役膏火煎,公特见戏非诚言。

颓纲已坠引手搴,乃欲奔走鞭短辕。

要当努力续烈燄,大兴洞上追曹源。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释德洪所作,名为《游龙王赠云老》。诗中描绘了一位高僧云老的形象与精神境界,通过生动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展现了云老超凡脱俗的修行状态和对世间事物的深刻洞察。

首句“正中妙叶百怨门”,以“正中”形容云老修行的中心位置,巧妙地将“妙叶”与“百怨门”结合,暗示云老在修行中能够化解各种烦恼,达到内心的宁静与和谐。接着,“宝镜孤风天下闻”一句,用宝镜比喻云老的智慧,孤风则象征其独立不群的品格,表明云老的智慧与品德广为人知。

“缁州道价直乾坤”中的“缁州”指僧人居住的地方,此句强调云老的修行之道直接指向天地之间的真理。“毛骨真是延公孙”则通过描述云老的外在形象,进一步表现其内在的精神力量,如同延公孙一样,拥有着超越常人的气质。

“杨广山头草木熏,公独深密护灵根”运用自然景象来比喻云老对修行的坚守与保护,即使外界环境复杂多变,云老也能保持内心的纯净与坚定。接下来,“衲子雷动云崩奔,暗中明露泾渭分”通过描述云老与其他修行者的对比,突出其独特的修行方式和洞察力,如同在黑暗中揭示出泾渭分明的界限。

“醉李有叟笑脸温,胆大三世一口吞”这一句通过酒徒与老人的对比,展现了云老的宽容与大度,即使面对看似不可能解决的问题,也能从容应对。而“枯木能花为谁春,春光化为吴山云”则通过自然界的变迁,象征云老的修行成果,即使在看似荒凉的环境中也能绽放生机,如同春光化为山间的云雾。

最后,“即今住山典刑存,木蛇且无刀斧痕”表达了云老在当今社会中的存在意义,他的修行不仅没有受到世俗的破坏,反而成为一种典范。“我游山隈野水濆,松间见之鬓为掀,留我更宿听啼猿”则是诗人亲身体验与云老相遇的感受,表达了对云老的敬仰之情。

“人间行役膏火煎,公特见戏非诚言”指出在繁忙的人世间,云老的言行并非戏谑,而是对现实的深刻反思。“颓纲已坠引手搴,乃欲奔走鞭短辕”表达了云老希望引导世人重新振作,恢复社会秩序的愿望。“要当努力续烈燄,大兴洞上追曹源”则是对云老精神追求的总结,鼓励人们继承并发扬云老的修行精神,追寻更高的境界。

整首诗通过对云老形象的描绘,展现了其高尚的道德品质、深厚的修行功底以及对社会的深远影响,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云老的崇敬之情和对自身修行的反思。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三月二十八日枣柏大士生辰二首(其一)

大千微尘偈,章句妙难求。

公为疏通之,如海决江流。

堂堂须垂膺,漆点横清秋。

十虚圆当念,三世集毛头。

平生说禅口,想见光迸浮。

世间眼久灭,法宝空海洲。

年年春欲暮,禅室清香留。

迷途指南车,戴恩负山邱。

愿从清凉山,威光作依投。

行当方山见,跬步披衣裘。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三月二十八日枣柏大士生辰二首(其二)

思虑不及处,但曰刹那际。

不曰刹那际,宁当有三世。

于此刹那中,尚不容拟议。

安得有死生,一切诸怖畏。

苦乐欣厌情,及分心境异。

是名颠倒想,不名随顺智。

如人游梦中,所历经千岁。

及其梦觉已,不过食顷耳。

稽首愿悲幢,发此不传秘。

愿分无尽灯,酬此四弘誓。

形式: 古风

送常上人归黄龙省侍昭默老

心花发明照十方,死生窟宅无隐藏。

此老唾笑生馨香,法中骨髓僧中王。

平生一子传馀芳,譬如少林有神光。

只今孤愤昭默堂,天魔外道走且僵。

梦寐想见犹清凉,况子径归侍其傍。

明日扁舟浮渺茫,我不得俱空叹伤。

但馀一句烦寄将,幕阜山前为举扬。

仰山久不见临济,瘦损法身三尺长。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运禅人求偈

石室如仄磬,春云如翠被。

翛然无事僧,来此时枕臂。

无求即无忧,有身还有累。

永怀彭尊宿,一席曾遁世。

天子不得臣,公卿不敢致。

高风不可攀,百世犹兴起。

运禅佳少年,杖锡成戾止。

偶从城郭来,衣裓满空翠。

觅归如子规,掉头须去耳。

山林与聚落,蜜无中边味。

子心有分别,动息若差异。

录以赠其行,不语开笑齿。

形式: 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