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禅人求偈

石室如仄磬,春云如翠被。

翛然无事僧,来此时枕臂。

无求即无忧,有身还有累。

永怀彭尊宿,一席曾遁世。

天子不得臣,公卿不敢致。

高风不可攀,百世犹兴起。

运禅佳少年,杖锡成戾止。

偶从城郭来,衣裓满空翠。

觅归如子规,掉头须去耳。

山林与聚落,蜜无中边味。

子心有分别,动息若差异。

录以赠其行,不语开笑齿。

形式: 偈颂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为运禅人的僧侣形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其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石室”、“春云”、“无事僧”等,营造出一种宁静、超然的氛围。

首句“石室如仄磬,春云如翠被”,以石室比作仄磬,春云比作翠被,形象地描绘了石室的静谧和春云的生机勃勃,暗示了运禅人所处环境的清幽与自然之美。接着,“翛然无事僧,来此时枕臂”进一步刻画了运禅人闲适自在的形象,他仿佛与世隔绝,享受着内心的平静。

“无求即无忧,有身还有累”表达了运禅人对物质欲望的淡泊,认为无欲则无求,无求则无忧,但同时也指出即使在身体存在的情况下,仍会受到世俗之累。这种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体现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永怀彭尊宿,一席曾遁世。天子不得臣,公卿不敢致”通过引用历史上的高僧彭尊宿的例子,强调了运禅人追求的精神自由,不受权贵束缚,与世俗保持距离。这不仅展现了运禅人的独立人格,也反映了他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高风不可攀,百世犹兴起”赞扬了运禅人的高尚品德,即使在百世之后,其影响力仍然深远,激励后人追求精神的高洁与自由。

“运禅佳少年,杖锡成戾止”描述了运禅人年轻时便已投身佛法,手持锡杖,坚定地走向自己的修行之路。这一细节凸显了他坚定的意志和对佛法的执着追求。

“偶从城郭来,衣裓满空翠”表现了运禅人偶尔离开山林,来到城市,但即便是在繁华之地,他的内心依然保持着宁静与和谐,如同空中的翠色一般纯净。

“觅归如子规,掉头须去耳”借用子规鸟的意象,表达了运禅人在寻求心灵归宿时的坚定与决绝,一旦找到内心的平静,便会毫不犹豫地离开纷扰的世界。

“山林与聚落,蜜无中边味”将山林与聚落对比,强调了运禅人对自然与社会两种生活方式的深刻理解,以及他对两者之间微妙平衡的追求。

“子心有分别,动息若差异”揭示了运禅人内心的平静与外界纷扰之间的关系,即使在行动与思想上有所差异,但其内心始终保持着和谐与统一。

最后,“录以赠其行,不语开笑齿”表达了诗人对运禅人离别时的祝福与不舍,通过不言而喻的笑容,传递了对运禅人智慧与慈悲的敬仰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运禅人生活状态的描绘,展现了其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高尚品质,以及对理想境界的不懈追求,充满了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饯枯木成老赴南华之命

正中妙叶如何会,罗仙隐身露衣带。

芙蓉克家桐城孙,海上閒名闻至尊。

天书夜到道林宫,大钟横撞山?珑。

山容光泽鸟声乐,一番佳气生岩丛。

曹溪宝林甲天下,楼观翔空盘万瓦。

梦中先已逢祖师,异世曾同香火社。

人言骨清辟瘴雾,隘词一律撩人怒。

大阳直裰果有灵,所至自有天龙护。

寄语山头锡杖泉,久枯遽涌宁非天。

老师不作奇特想,已脱圣凡情量缠。

形式: 古风

送礼禅归临川

已披出世衣,影莫落尘俗。

何山无丛林,栖息一枝足。

奈何清净心,甘受热恼毒。

譬如伏枥马,心不忘驰逐。

又如火铁丸,气燄不可触。

礼禅客湘山,山翠在眉目。

盖尝视此辈,高笑一捧腹。

今亦欲还乡,当戒前车覆。

吾闻真实心,不受罪与福。

精进缘不懈,此语君勿恧。

形式: 古风

送颛街坊

水西南台小精庐,名虽是律禅者居。

粥鱼茶板如指呼,履声童首凫雁趋。

分身香积太阔迂,食时至则当持盂。

养师反哺如乌雏,荷众司更如雁奴。

逢人若问明白老,为言病起加清癯。

形式: 古风

寄南昌黄次山

次山心地平如镜,照海照毛无少剩。

刘公诃之昏雾蒙,张公磨之复清莹。

张刘皆是善知识,大黄甘草各医病。

惊起荷山大字遂,?珑撞钟山答应。

夜灯午梵赛心愿,望归引领如鹤颈。

一朝骨祖在面前,笑不成声两目瞪。

小儿化去聊折灾,妇翁告殂适其命。

但得夫妻各身健,回观阁中夜鸣磬。

欲知成佛妙法门,不与人争是捷径。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