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
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
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
海外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
这首诗是晚清重臣李鸿章在临终前所作,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和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首句“劳劳车马未离鞍”描绘出他一生忙碌,即使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仍未能停歇的辛劳形象。接着,“临事方知一死难”流露出他对即将面对死亡的感慨,意识到生命无常,责任重大。
“三百年来伤国步”回顾了中国三百多年来的历史变迁,暗示了国家的衰败与艰难。“八千里外吊民残”则表达了对远方百姓困苦的哀悼,显示了他的忧国忧民之情。这两句寓含着对国家前途的深深忧虑。
“秋风宝剑孤臣泪”以秋风、宝剑和孤独的眼泪,形象地展示了他作为忠臣的悲凉心境,以及对未能实现救国理想的遗憾。“落日旌旗大将坛”则借落日和军旗,象征着他的军事生涯和壮志未酬。
最后两句“海外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直指当时中国面临的外部威胁,呼吁人们不要轻视当前的严峻形势,表达了他对国家未来的深深忧虑和对后人的告诫。
整体来看,这是一首充满沉痛和责任感的挽歌,体现了李鸿章作为晚清重臣的历史使命感和对国家复兴的期盼。
不详
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本名章铜,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慈禧太后视其为“再造玄黄之人”,著有《李文忠公全集》。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与俾斯麦、格兰特并称为“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
一月天何醉,四山云若痴。
潮添积雨后,春到寒江迟。
梦觉客衾薄,灯昏邻笛悲。
流年孤艇送,不觉鬓丝丝。
黄河泰岱势连天,俯看中流一点烟。
此地尽能开眼界,远行不为好山川。
陆机入洛才名振,苏轼来游壮志坚。
多谢咿唔穷达士,残年兀坐守遗编。
一枕邯郸梦醒迟,蓬瀛虽远系人思。
出山志在登鳌顶,何日身才入凤池。
诗酒未除名士习,公卿须趁少年时。
碧鸡金马寻常事,总要生来福分宜。
一肩行李又吟囊,检点诗书喜欲狂。
帆影波痕淮浦月,马蹄草色蓟门霜。
故人共赠纯仁麦,荆妇同持陆贾装。
自愧长安居不易,翻教食指累高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