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袅袅棠梨枝,珍禽啄花去。
一片落长门,思君恐迟暮。
这首明代诗人王恭的《书海棠禽》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画面。"袅袅棠梨枝",通过"袅袅"一词,形象地展现出棠梨树枝条轻柔摇曳的姿态,给人以生机盎然之感。"珍禽啄花去",描绘了珍贵的鸟儿在棠梨花间觅食的场景,增添了自然的和谐与宁静。
"一片落长门",诗人借落叶象征着时光流逝,暗示了对岁月匆匆的感慨,同时也暗指主人公内心的孤独和失落,因为"长门"常用来寓指失宠或被遗忘的地方。"思君恐迟暮",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之人的深深思念,以及对青春易逝、岁月不待的忧虑。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海棠花丛中的景象,通过自然景色寄寓了丰富的情感内涵,体现了明代文人墨客常用借景抒怀的手法。
不详
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几欲衔环去,天寒旧路迷。
梅边偶相得,并作一枝栖。
云雨时青枫,寒山野望中。
谁将醉时墨,遥寄米家风。
鸟没山意寒,渔归水容夕。
长啸望林扉,微风动萝薜。
白首支离傲世,青山独坐忘言。
长啸一声何处,断云流水仙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