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贻

心中身外更何猜,坐石看云养圣胎。

名在好诗谁逐去,迹依闲处自归来。

时添瀑布新瓶水,旋换旃檀旧印灰。

晴出寺门惊往事,古松千尺半苍苔。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心中所想与外界事物无需多猜,静坐石上观云以修养心性。
名声在美好的诗歌中谁能追逐而去,行迹依随闲适之处自然回归。
时常为瓶中瀑布增添新水,随即更换香炉中燃尽的旃檀灰。
晴日走出寺门回想起往昔,千年古松半覆着苍翠苔藓。

注释

心中:内心。
身外:身体以外,指外界。
猜:猜测,这里指不必过分在意。
坐石:静坐在石头上。
看云:观看云彩,比喻悠然自得的心态。
养圣胎:培养高尚的心性,如同孕育圣人般修养自己。
名:名声。
好诗:优美的诗歌。
逐去:追随离开,这里指不被名声所累。
迹:行迹,行为留下的痕迹。
闲处:清静悠闲的地方。
自归来:自然地回到本真状态。
时添:时常添加。
瀑布新瓶水:用新汲的水供奉如瀑布般流动的清泉,比喻更新心境。
旋换:立即更换。
旃檀:一种香木,这里指香料。
旧印灰:香炉中燃烧香料后剩下的灰烬。
晴出:晴天时走出。
寺门:寺庙的大门。
惊往事:回忆起过去的事情,感到惊讶或感慨。
古松:古老的松树。
千尺:形容非常高大。
半苍苔:一半覆盖着苍翠的苔藓。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齐己的作品,名为《自贻》。诗人在这首诗中展现了其超然物外、淡泊明志的情怀。

"心中身外更何猜"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的自信和清醒,他的心灵独立于尘世之外,不受外界干扰。"坐石看云养圣胎"则描绘出诗人静坐岩石,观赏流动的云彩,以此修身养性,培养高尚的情操。

接下来的"名在好诗谁逐去,迹依闲处自归来"表明诗人的名声建立在其诗歌之上,但他并不追求外界的认可和追随。他的足迹留在安静的地方,而他自己则自然回归到这个清净的环境中。

"时添瀑布新瓶水,旋换旃檀旧印灰"这两句描写了诗人生活中的点滴细节,他用新的泉水灌注于古老的酒瓶之中,同时更换佛教仪式中的香灰和木炭。这些行为体现出一种对传统与新生的平衡处理,也反映出了诗人对于精神修养的执着。

最后,"晴出寺门惊往事,古松千尺半苍苔"则是诗人在一个晴朗的日子里走出寺庙,回忆起过去的事情,同时对眼前高大的古松和其上覆盖的苔藓产生了深深的感慨。这里的景象既是自然美景的描绘,也隐含着诗人对于时间流逝和历史变迁的沉思。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一位文人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和个人内在修养的成果。

收录诗词(816)

齐己(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自号衡岳沙门,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 籍贯: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
  • 生卒年:863年—937年

相关古诗词

自湘中将入蜀留别诸友

巾舄初随入蜀船,风帆吼过洞庭烟。

七千里路到何处,十二峰云更那边。

巫女暮归林淅沥,巴猿吟断月婵娟。

来年五月峨嵋雪,坐看消融满锦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自遣

了然知是梦,既觉更何求。

死入孤峰去,灰飞一烬休。

云无空碧在,天静月华流。

免有诸徒弟,时来吊石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自题

禅外求诗妙,年来鬓已秋。

未尝将一字,容易谒诸侯。

挂梦山皆远,题名石尽幽。

敢言梁太子,傍采碧云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舟中江上望玉梁山怀李尊师

残照玉梁巅,峨峨远棹前。

古来传胜异,人去学神仙。

白鹿老碧壑,黄猿啼紫烟。

谁心共无事,局上度流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