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川道中

伊轧篮舆拂面风,桃花倚路笑相逢。

莺莺交啭春榆密,燕燕于飞烟树浓。

日午暂休攲客枕,年饥忽喜听村舂。

乡音到耳知家近,尚及锄犁伴老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翻译

轻盈的篮舆在和风中摇曳,桃花路边微笑相迎。
黄莺鸣叫在繁密的春榆间,燕子穿梭在浓浓的烟树丛中。
正午时分暂时歇息在旅人枕边,饥饿之时忽然欢喜听到村中的舂米声。
乡音入耳便知家乡不远,还能听见农夫们与锄头犁耙相伴的劳作声。

注释

伊轧:形容篮舆轻盈摇晃。
篮舆:古代一种轻便的交通工具。
拂面风:轻柔的风吹过脸庞。
桃花:春天盛开的花朵。
倚路:靠在路上两旁。
莺莺:黄莺的鸣叫声。
交啭:相互应答的鸣叫。
春榆密:春天榆树茂盛。
燕燕:形容燕子飞行。
烟树浓:烟雾笼罩的树木。
日午:正午时分。
暂休:短暂休息。
攲客枕:旅人斜靠在枕头上。
年饥:年景不好,粮食短缺。
村舂:乡村里的舂米声,指农事活动。
乡音:家乡的口音。
知家近:知道离家不远。
锄犁:农具,锄头和犁。
老农:年长的农夫。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田园风光与农村生活的画面,充满了生机和乐趣。从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腻观察和内心的喜悦。

"伊轧篮舆拂面风"一句,以动人的形象展现了春日温暖的微风轻拂过脸庞,给人以清新之感。紧接着的"桃花倚路笑相逢",则是诗人对美好景致的细腻描绘,桃花不仅是自然界中的美丽象征,而且在这里还带有一丝生动的表情,如同与行人相遇时的欢愉笑容。

"莺莺交啭春榆密"一句,以鸟鸣声作为背景,渲染出了一片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燕燕于飞烟树浓"则通过小鸟在烟雾缭绕的树木间飞翔的画面,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温馨的氛围。

"日午暂休攲客枕"一句,描写了诗人在田间小憩的情景,通过对白昼时分的描述和简单的休息场景,表现了农村生活的平淡与宁静。接着的"年饥忽喜听村舂",则透露出诗人对于收成丰硕带来的喜悦,以及在此背景下对农事的关注。

最后两句"乡音到耳知家近,尚及锄犁伴老农",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故土的声音充满了温暖与亲切,同时也透露出一种与土地和劳动紧密相连的情感。通过这些细节,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生活体验以及对田园生活的深厚情感。

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观察自然、感受生活的能力,也展示了一种平和、宁静而又充满希望的精神状态,是一首极富有生活气息与哲理思考的佳作。

收录诗词(514)

吴潜(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 号:履斋
  • 籍贯:宣州宁国(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95—1262

相关古诗词

诸路发解劝驾

东郡衣冠盛,南宫榜帖新。

诸科唐取士,数路汉得人。

鸣鹿殷勤意,攀龙变化身。

若为明主献,忠谠要披陈。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喜雨二解(其二)

须知造化自心生,风雨云雷特践形。

人在两閒元有事,天于万类岂无情。

焦枯蒙润物苏醒,昏闷得凉身泰平。

昨夜桃笙时便背,定应收捲向金茎。

形式: 七言律诗

喜雨歌

南州六月天不雨,千里川原成赤土。

禾黍盈畴强半枯,桔槔遍野民劳苦。

望云仰见日在天,旱魃肆虐如焚煎。

冯夷匿渊恐波竭,夸娥走海愁山然。

天外悠然片云起,倏忽走腾八埏里。

猛风惊电白昼昏,霹雳一声蛟蜃起。

马上谁把天瓢倾,须臾陆地波涛生。

禾黍芃芃复故秀,群黎载道生欢声。

秋来尚见时丰阜,会须售粲三钱斗。

官家燮理当有人,太史还看书大有。

形式: 古风

喜雪用禁物体二首(其二)

一帐谁将罩太虚,但怜雁字不堪书。

江山尽在光华里,宇宙真成浑沌初。

险地岂容呈坎壈,荒林无复露空疏。

休将入蔡功名诧,思播新闻却众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