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子与使君(其一)

一郡看如此,扁舟意若何。

白云天目遍,春水太湖多。

怪事宁词赋,幽人自薜萝。

平生无俗客,三径许谁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江南山水画卷。诗人以“一郡看如此”,表达了对眼前景致的赞叹,接着以“扁舟意若何”引出内心的思绪,似乎在思考着人生与自然的关系。

“白云天目遍,春水太湖多”两句,通过“白云”和“春水”这两个意象,展现了季节更替下的自然之美,天目山的云雾缭绕与太湖的春水浩渺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山水图景。

“怪事宁词赋,幽人自薜萝”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将诗人自己比作隐居山林的“幽人”,以“薜萝”象征其归隐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对世俗纷扰的厌倦。

最后,“平生无俗客,三径许谁过”两句,直接点明了诗人的生活态度——他希望远离尘嚣,不为世俗所累,只愿有知音来访,共赏这山林间的清幽与宁静。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诗人内心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理想。

收录诗词(1426)

李攀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号:沧溟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514—1570

相关古诗词

寄子与使君(其二)

我辈还堪见,人间已厌闻。

大都常谢客,不次各离群。

病酒仍耽句,青山自白云。

春来论数子,飘泊有如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袭克懋托疾不肯入试赋赠

似得冥鸿意,兼深抱璧情。

一鸣堪自失,三献转相经。

白雪看前辈,青云让后生。

已须横四海,且复爱连城。

形式: 五言律诗

寄怀余德甫(其一)

岂亦逢秋色,登临若远行。

江通灌婴井,山到越王城。

何见非交态,难言一宦情。

大东千里月,石镜好同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寄怀余德甫(其二)

即闻彭蠡雁,应上武阳台。

华发文章到,青山放逐回。

时名堪下榻,秋兴足衔杯。

不是求羊辈,蓬蒿断往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