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至

裘轻马复肥,白日自光显。

儿童口啧啧,道傍谁不羡。

岂意到山来,山老如未见。

不是轻富贵,从未厌贫贱。

始悟人汝骄,多因汝眼浅。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山中老人与访客之间的对话,通过对比山中老人对富贵与贫贱的态度,揭示了人性中的骄傲与偏见。

首句“裘轻马复肥,白日自光显”,以轻裘和肥马象征着富贵,而“白日自光显”则暗示了这些外在的物质财富在阳光下显得格外耀眼。接着,“儿童口啧啧,道傍谁不羡”,通过儿童的羡慕之情,进一步强调了富贵之物在人们心中的吸引力。

然而,接下来的转折点在于“岂意到山来,山老如未见”。当访客意外地来到山中,遇见了一位看似并不在意富贵的老者。这不仅出乎访客的意料,也让人开始思考,真正的价值是否仅仅体现在物质财富上?

“不是轻富贵,从未厌贫贱”这两句,直接表达了山中老人对富贵与贫贱的态度。他并非轻视富贵,而是从未对贫贱感到厌倦,这表明老人的价值观超越了物质层面,更看重内心的平和与精神的富足。

“始悟人汝骄,多因汝眼浅”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它揭示了人们之所以会骄傲自大,往往是因为他们的眼界不够宽广,未能看到事物的深层意义。通过山中老人的故事,诗人提醒读者,不应仅以表面的物质条件来评价一个人,而应深入内心,理解其真正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和深刻的哲理,探讨了关于财富、人生价值以及如何看待他人的重要议题,引人深思。

收录诗词(1490)

释函可(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借书四首(其一)

云雾难遮眼,言借古人书。

信手展残帙,心颜忽已愉。

人各适其适,积习宁顿除。

平生无所争,所争蠹之馀。

形式: 古风

借书四首(其二)

上下几千载,治乱非一途。

或时草木欣,日月光庭除。

或时鬼神哭,阴雾惨不舒。

古笑我亦笑,古吁我亦吁。

哀乐岂有常,掩卷乃寂如。

始知得与失,古今只须臾。

我心本洞然,天地还清虚。

形式: 古风

借书四首(其三)

今者古之影,古者今之模。

今人即古人,何必高黄虞。

手招诸圣哲,罗列坐俨如。

片语苟有会,恍惚动眉须。

苦昔抱心死,积久不得舒。

乃知冥漠际,欣然一觌余。

形式: 古风

借书四首(其四)

世人爱读书,将以荣其躯。

山人爱读书,亦以乐其躯。

倦卧置枕边,行止常与俱。

人言何苦尔,我亦笑其愚。

不愿天中天,胡为效世儒。

形式: 古风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