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盛令新亭

举目岂知新智慧,存思便是小天台。

偶尝嘉果求枝去,因问名花寄种来。

春物诱才归健笔,夜歌牵醉入丛杯。

此中难遇逍遥事,计日应为印绶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抬头哪里料到会有新智慧显现,静心思考就像身处小天台般超脱。
偶尔品尝到佳果便想求得一枝,因而询问名花是否能寄种而来。
春天的景物引诱着文才化为遒劲的笔触,夜晚的歌声牵引着醉意融入了欢聚的酒杯之中。
这样的逍遥自在实属难得,算着日子应是忙碌于官场印绶的时候了。

注释

举目:抬头看。
岂知:哪里知道。
新智慧:新的领悟或见解。
存思:静心思考。
小天台:比喻超脱尘世的地方,如同道教的天台山,寓意清静之地。
偶尝:偶尔品尝。
嘉果:美味的果实。
求枝去:想要得到一枝回去栽种。
因问:于是询问。
名花:有名的花卉。
寄种来:请求分享种子来种植。
春物:春天的景物。
诱才:吸引才华。
归健笔:转化为有力的文笔创作。
夜歌:夜晚的歌声。
牵醉:使人心醉。
丛杯:众多的酒杯,指聚会饮酒的场景。
此中:这样的情况中。
难遇:难以遇到。
逍遥事: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事情。
计日:计算着日子。
应为:应该是时候。
印绶:官印和系印的丝带,代指官职。
催:催促,意味着需要回归职责。

鉴赏

诗人以举目之间,展现了对新智慧的追求和渴望,"存思便是小天台"则表达了一种内心世界的丰富与广阔。接着"偶尝嘉果求枝去,因问名花寄种来"两句,通过品尝佳果和寻找美好事物的行为,流露出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传播和分享的愿望。

在接下来的"春物诱才归健笔,夜歌牵醉入丛杯"中,诗人将自己比喻为被春天的景色所吸引而归来的文人,其笔墨生花,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宴饮欢乐,酒逢知己之情怀。

最后"此中难遇逍遥事,计日应为印绶催"则是诗人对于难得的逍遥自在之境的珍惜,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追求智慧、享受生活、珍惜时光的哲学态度。

收录诗词(341)

方干(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擅长律诗,清润小巧,且多警句。其诗有的反映社会动乱,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发怀才不遇,求名未遂的感怀。文德元年(888年),客死会稽,归葬桐江。门人相与论德,谥曰“玄英先生”,并搜集他的遗诗370余篇,编成《诗集》传世。《全唐诗》编有诗6卷348篇。宋景佑年间,范仲淹守睦州,绘像于严陵祠配享

  • 号:玄英
  • 籍贯:睦州青溪(今淳安)
  • 生卒年:809—888

相关古诗词

题雪窦禅师壁

飞泉溅禅石,瓶注亦生苔。

海上山不浅,天边人自来。

长年随桧柏,独夜任风雷。

猎者闻疏磬,知师入定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题越州袁秀才林亭

清邃林亭指画开,幽岩别派像天台。

坐牵蕉叶题诗句,醉触藤花落酒杯。

白鸟不归山里去,红鳞多自镜中来。

终年此地为吟伴,早起寻君薄暮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题慈溪张丞壁

因君贰邑蓝溪上,遣我维舟红叶时。

共向乡中非半面,俱惊鬓里有新丝。

伫看孤洁成三考,应笑愚疏舍一枝。

貌似故人心尚喜,相逢况是旧相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题新竹

青苔斸破植贞坚,细碧竿排郁眼鲜。

小凤凰声吹嫩叶,短蛟龙尾袅轻烟。

节环腻色端匀粉,根拔秋光暗长鞭。

怪得入门肌骨冷,缀风黏月满庭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