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越州袁秀才林亭

清邃林亭指画开,幽岩别派像天台。

坐牵蕉叶题诗句,醉触藤花落酒杯。

白鸟不归山里去,红鳞多自镜中来。

终年此地为吟伴,早起寻君薄暮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清澈深邃的林间亭阁如画展开,隐蔽的岩石溪流仿佛天台仙境。
坐着以芭蕉叶为纸书写诗句,酒醉时触碰藤花,花瓣落入酒杯。
白鸟不再飞回山中去,红鱼大多从如镜的水面下游来。
我整年在此地与美景为伴吟诗,清晨寻访你直至黄昏才归。

注释

清邃:清澈而深邃。
林亭:林中的亭子。
指画开:如同画卷般展开。
幽岩:隐蔽的岩石。
别派:另外的溪流分支。
像天台:像天台山一样美。
坐牵:坐着并取用。
蕉叶:芭蕉的叶子,这里用作书写材料。
题诗句:书写诗句。
醉触:因酒醉而不经意碰到。
藤花:藤蔓上开的花。
落酒杯:花掉落进酒杯中。
白鸟:白色的鸟。
不归:没有返回。
山里去:回到山里。
红鳞:红色的鱼鳞,代指鱼。
多自:大多来自。
镜中:平静如镜的水面。
终年:整年。
此地:这个地方。
为吟伴:作为吟诗的伴侣。
早起:清晨就起身。
寻君:寻找此地(或指自然)。
薄暮回:直到黄昏才回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林风光图景,诗人在一个幽静的林间亭子里,享受着大自然的美好。"清邃林亭指画开"一句表明了这个环境,给人的感觉是宁静而又神秘。"幽岩别派像天台"则进一步描绘出这片山岩如同仙境般的美丽。

接着,诗人写道"坐牵蕉叶题诗句",这里的"牵"字生动地表现了诗人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情景,同时也反映出诗人的文艺才华和对自然之美的感悟。"醉触藤花落酒杯"则透露出诗人在这宁静环境中享受着大自然带来的快乐,可能还伴随着酒精的微醺。

下一句"白鸟不归山里去"描绘了一幅孤独的画面,白鸟不再返回山林,这或许隐含诗人对某种失落或者是对自由的向往。紧接着"红鳞多自镜中来"则是一种意象的转换,可能指的是鱼在水中的映射,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折射。

最后两句"终年此地为吟伴,早起寻君薄暮回"表达了诗人希望长久留在这个地方,与自然为伴,享受着晨昏的美好。这里的"寻君"可能是对某个人的思念或者是对理想生活状态的一种追求。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景象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以及他内心世界的丰富情感。

收录诗词(341)

方干(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擅长律诗,清润小巧,且多警句。其诗有的反映社会动乱,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发怀才不遇,求名未遂的感怀。文德元年(888年),客死会稽,归葬桐江。门人相与论德,谥曰“玄英先生”,并搜集他的遗诗370余篇,编成《诗集》传世。《全唐诗》编有诗6卷348篇。宋景佑年间,范仲淹守睦州,绘像于严陵祠配享

  • 号:玄英
  • 籍贯:睦州青溪(今淳安)
  • 生卒年:809—888

相关古诗词

题慈溪张丞壁

因君贰邑蓝溪上,遣我维舟红叶时。

共向乡中非半面,俱惊鬓里有新丝。

伫看孤洁成三考,应笑愚疏舍一枝。

貌似故人心尚喜,相逢况是旧相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题新竹

青苔斸破植贞坚,细碧竿排郁眼鲜。

小凤凰声吹嫩叶,短蛟龙尾袅轻烟。

节环腻色端匀粉,根拔秋光暗长鞭。

怪得入门肌骨冷,缀风黏月满庭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题睦州乌龙山禅居

曙后月华犹冷湿,自知坐卧逼天宫。

晨鸡未暇鸣山底,早日先来照屋东。

人世驱驰方丈内,海波摇动一杯中。

伴师长住应难住,归去仍须入俗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题睦州郡中千峰榭

岂知平地似天台,朱户深沈别径开。

曳响露蝉穿树去,斜行沙鸟向池来。

窗中早月当琴榻,墙上秋山入酒杯。

何事此中如世外,应缘羊祜是仙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