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飞泉溅禅石,瓶注亦生苔。
海上山不浅,天边人自来。
长年随桧柏,独夜任风雷。
猎者闻疏磬,知师入定回。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禅师在深山中修行的景象。"飞泉溅禅石,瓶注亦生苔"表明禅师居住的地方泉水奔涌,连石头都被溅湿,而瓶中的水甚至能滋润出苔藓,这是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同时也隐喻了禅师的心灵得到了净化和滋养。
"海上山不浅,天边人自来"则暗示这座山虽然不在海上,但其深远如同隔绝于世,人们若想到达这里必然是有着坚定的心意。"长年随桧柏,独夜任风雷"展示了禅师与自然的融合,他长久以来都伴随着桧柏树,甚至在孤独的夜晚也能够坦然面对风和雷霆。
最后两句"猎者闻疏磬,知师入定回"则表明当猎人听到远处的磬石声响时,就知道禅师已经进入了深度的冥想状态。这不仅展示了禅师修行的专注,也反映出自然界与禅师之间微妙的联系。整首诗通过对山水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一位禅师超脱世俗、与大自然合一的高远境界。
不详
擅长律诗,清润小巧,且多警句。其诗有的反映社会动乱,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发怀才不遇,求名未遂的感怀。文德元年(888年),客死会稽,归葬桐江。门人相与论德,谥曰“玄英先生”,并搜集他的遗诗370余篇,编成《诗集》传世。《全唐诗》编有诗6卷348篇。宋景佑年间,范仲淹守睦州,绘像于严陵祠配享
清邃林亭指画开,幽岩别派像天台。
坐牵蕉叶题诗句,醉触藤花落酒杯。
白鸟不归山里去,红鳞多自镜中来。
终年此地为吟伴,早起寻君薄暮回。
因君贰邑蓝溪上,遣我维舟红叶时。
共向乡中非半面,俱惊鬓里有新丝。
伫看孤洁成三考,应笑愚疏舍一枝。
貌似故人心尚喜,相逢况是旧相知。
青苔斸破植贞坚,细碧竿排郁眼鲜。
小凤凰声吹嫩叶,短蛟龙尾袅轻烟。
节环腻色端匀粉,根拔秋光暗长鞭。
怪得入门肌骨冷,缀风黏月满庭前。
曙后月华犹冷湿,自知坐卧逼天宫。
晨鸡未暇鸣山底,早日先来照屋东。
人世驱驰方丈内,海波摇动一杯中。
伴师长住应难住,归去仍须入俗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