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陇底悲笳引,陇头鸣北风。
一轮霜月落,万里塞天空。
戍卒泪应尽,胡儿哭未终。
争教班定远,不念玉关中。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边塞风光与士兵哀伤的情景。"陇底悲笳引,陇头鸣北风"一句,通过对笳(一种军中用以号令的乐器)的描述,传达出一种悲凉和荒凉之感,同时也映衬出边塞的萧瑟与寒冷。"一轮霜月落,万里塞天空"则描绘了夜晚的景象,明亮的月亮在广阔无垠的塞外天空中缓缓下沉,营造出一种辽阔而又孤寂的情怀。
"戍卒泪应尽,胡儿哭未终"这两句表达了边塞士兵和异族儿童共同的悲哀。士兵们可能因为思念家乡、对战争的厌倦或是亲人朋友的离别而流下泪水,而异族的孩子们则可能因为失去亲人、环境的变故等原因而哭泣。
"争教班定远,不念玉关中"这两句诗反映了军事与战争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这里的“争教”指的是频繁的战斗和训练,“班定远”则可能是指军队长时间地驻扎在边疆,士兵们无法返回故乡。而“不念玉关中”则暗示着对于美好事物的忽略或遗忘,这里的“玉关”可能是比喻一个安全、和平的地方。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与人心情感的描绘,表达了边塞生活的艰辛和战争带来的悲哀,同时也透露出作者对于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
不详
唐末五代十国著名诗人。七年后(902)授职校书郎,尝与罗隐、方干、贯休同倡和。在登第授职之间的七年中,他随军出塞抵御外敌,写下了许多边塞诗,有不少反映边塞生活,激励士气的佳作。征戍之情,深切动人。对军旅之劳、战争景象描写的气势豪迈、色彩浓烈、音调铿锵。有《灵溪集》七卷,今编诗一卷。其名句“一寸光阴一寸金”,至今民间广为流传
辞秩入匡庐,重脩靖节居。
免遭黑绶束,不与白云疏。
送吏各献酒,群儿自担书。
到时看瀑布,为我谢清虚。
南国菖蒲老,知君忆钓船。
离京近残暑,归路有新蝉。
岘首白云起,洞庭秋月悬。
若教吟兴足,西笑是何年。
石上菖蒲节节灵,先生服食得长生。
早知避世忧身老,近日登山觉步轻。
黄鹤待传蓬岛信,丹书应换蕊宫名。
他年控鲤升天去,庐岳逋民愿从行。
献捷灵州倅,归时宠拜新。
论边多称旨,许国誓亡身。
马渴黄河冻,雁回青冢春。
到蕃唯促战,应不肯和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