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笳曲

陇底悲笳引,陇头鸣北风。

一轮霜月落,万里塞天空。

戍卒泪应尽,胡儿哭未终。

争教班定远,不念玉关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悲凉的号角声在陇地回响,陇头之上北风哀鸣。
秋月沉落,覆盖着寒霜,边塞的天空广阔无垠。
守边的士兵泪水已流干,胡人的哭泣还未停歇。
怎能不让班超这样的英雄,思念那遥远的玉门关内。

注释

陇底:陇山之下的地区。
悲笳:哀伤的胡笳声,古代军中乐器。
陇头:陇山之巅,代指边疆地区。
北风:北方吹来的风,常象征寒冷与荒凉。
一轮:指一轮明月。
霜月:喻寒冷季节的月亮,带霜的月色。
落:降落,这里指月亮落下。
万里:形容极其辽阔,极言其远。
塞天:边塞的天空。
戍卒:守卫边疆的士兵。
泪应尽:眼泪应该已经流干。
胡儿: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孩子的称呼,这里泛指胡人。
哭未终:哭泣还没有停止。
争教:怎么能让,为何让。
班定远:指东汉名将班超,以定远侯闻名,曾长期驻守西域。
不念:不思念,不想念。
玉关中:玉门关以内,代指中原故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边塞风光与士兵哀伤的情景。"陇底悲笳引,陇头鸣北风"一句,通过对笳(一种军中用以号令的乐器)的描述,传达出一种悲凉和荒凉之感,同时也映衬出边塞的萧瑟与寒冷。"一轮霜月落,万里塞天空"则描绘了夜晚的景象,明亮的月亮在广阔无垠的塞外天空中缓缓下沉,营造出一种辽阔而又孤寂的情怀。

"戍卒泪应尽,胡儿哭未终"这两句表达了边塞士兵和异族儿童共同的悲哀。士兵们可能因为思念家乡、对战争的厌倦或是亲人朋友的离别而流下泪水,而异族的孩子们则可能因为失去亲人、环境的变故等原因而哭泣。

"争教班定远,不念玉关中"这两句诗反映了军事与战争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这里的“争教”指的是频繁的战斗和训练,“班定远”则可能是指军队长时间地驻扎在边疆,士兵们无法返回故乡。而“不念玉关中”则暗示着对于美好事物的忽略或遗忘,这里的“玉关”可能是比喻一个安全、和平的地方。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与人心情感的描绘,表达了边塞生活的艰辛和战争带来的悲哀,同时也透露出作者对于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86)

王贞白(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末五代十国著名诗人。七年后(902)授职校书郎,尝与罗隐、方干、贯休同倡和。在登第授职之间的七年中,他随军出塞抵御外敌,写下了许多边塞诗,有不少反映边塞生活,激励士气的佳作。征戍之情,深切动人。对军旅之劳、战争景象描写的气势豪迈、色彩浓烈、音调铿锵。有《灵溪集》七卷,今编诗一卷。其名句“一寸光阴一寸金”,至今民间广为流传

  • 字:有道(875—958)
  • 号:灵溪
  • 籍贯:信州永丰(今江西广丰)
  • 生卒年:895

相关古诗词

送马明府归山

辞秩入匡庐,重脩靖节居。

免遭黑绶束,不与白云疏。

送吏各献酒,群儿自担书。

到时看瀑布,为我谢清虚。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送友人南归

南国菖蒲老,知君忆钓船。

离京近残暑,归路有新蝉。

岘首白云起,洞庭秋月悬。

若教吟兴足,西笑是何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送芮尊师

石上菖蒲节节灵,先生服食得长生。

早知避世忧身老,近日登山觉步轻。

黄鹤待传蓬岛信,丹书应换蕊宫名。

他年控鲤升天去,庐岳逋民愿从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送韩从事归本道

献捷灵州倅,归时宠拜新。

论边多称旨,许国誓亡身。

马渴黄河冻,雁回青冢春。

到蕃唯促战,应不肯和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