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南国菖蒲老,知君忆钓船。
离京近残暑,归路有新蝉。
岘首白云起,洞庭秋月悬。
若教吟兴足,西笑是何年。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送别的场景,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首句“南国菖蒲老,知君忆钓船”中的“南国菖蒲”指的是南方的菖蒲丛生之地,而“钓船”则是古人在菖蒲丛中捕鱼的一种方式。这里暗示友人可能在南方有过美好的记忆,或者是诗人自己对南方的怀念。
接下来的“离京近残暑,归路有新蝉”则描绘了送别的情景,夏末秋初时节,蝉鸣声中朋友即将启程。这里通过对暑气和蝉鸣的描述,营造出一种淡淡的秋意和离愁。
“岘首白云起,洞庭秋月悬”一句,则是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岘首”指的是高山之巅,“洞庭”则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湖泊之一。诗人通过高山白云与洞庭秋月的描绘,展现了壮丽而又带有几分萧索的景象。
最后“若教吟兴足,西笑是何年”一句,则表达了一种对美好时光的追忆。诗人似乎在询问,如果能让心中的喜悦和激情得到满足,那么这种开怀的笑容,是在哪一个秋天呢?
整首诗通过送别之情,触发了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以及对美好时光的追忆。每一句都饱含深情,体现出古人对友情和大自然的情感寄托。
不详
唐末五代十国著名诗人。七年后(902)授职校书郎,尝与罗隐、方干、贯休同倡和。在登第授职之间的七年中,他随军出塞抵御外敌,写下了许多边塞诗,有不少反映边塞生活,激励士气的佳作。征戍之情,深切动人。对军旅之劳、战争景象描写的气势豪迈、色彩浓烈、音调铿锵。有《灵溪集》七卷,今编诗一卷。其名句“一寸光阴一寸金”,至今民间广为流传
石上菖蒲节节灵,先生服食得长生。
早知避世忧身老,近日登山觉步轻。
黄鹤待传蓬岛信,丹书应换蕊宫名。
他年控鲤升天去,庐岳逋民愿从行。
献捷灵州倅,归时宠拜新。
论边多称旨,许国誓亡身。
马渴黄河冻,雁回青冢春。
到蕃唯促战,应不肯和亲。
早发长风里,边城曙色间。
数鸿寒背碛,片月落临关。
陇上明星没,沙中夜探还。
归程不可问,几日到家山。
落月临古渡,武昌城未开。
残灯明市井,晓色辨楼台。
云自苍梧去,水从嶓冢来。
芳洲号鹦鹉,用记祢生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