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顷岁官尝傍紫虚,嵩云缑月笑谈馀。
惟知猿鹤乞骸疏,不录熊罴谏猎书。
游寺但知能自与,焚舟不复问何如。
岩廊德量谁能比,大令山阴难并居。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说之所作的《再和·其二》。诗中,诗人回忆起往昔在官署任职时,常与朋友在紫虚、嵩山和缑山月下畅谈的时光,显得轻松愉快。他提到自己只专注于写请求退休的疏文,对于熊罴进谏阻止打猎的事情并未过多关注,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清高态度。
诗人游寺时,只享受那份内心的宁静,对于焚烧舟船(可能象征放下过往)之事,他并不深究其后果。他认为自己的德行和气度无人能及,即使是像山阴令那样的贤者也无法与他相提并论。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对自己品格的自信和对过去的回味,以及对当下生活的淡然态度。
不详
伯以,自号景迂生,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元丰五年(1082),进士及第,苏东坡称其自得之学,发挥《五经》,理致超然,以“文章典丽,可备著述”举荐。范祖禹亦以“博极群书”荐以朝廷,曾巩亦力荐。与晁补之、晁冲之、晁祯之都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
须臾变物止樊蝇,宛转迷人下马陵。
何处周公勤小物,几时孔子又多能。
堇荼自采还堪喜,菅蒯谁从便可憎。
一到高堂荣采目,绝胜长道困钩膺。
十遇荒饥一遇丰,人间不见壁间龙。
既悭雨泽空仓厄,仍广车舆小子封。
俗吏教条徒自愧,滮池云物幸相容。
怪来不与秦湫诅,应许多藏汉大农。
高躅人难解,当求古哲閒。
韩康多在市,陶令懒游山。
念我可憎面,无兄得解颜。
公乎来早晚,荆坐要须班。
公来前有约,更望少微閒。
烂醉新醅酒,能忘旧隐山。
琼瑶虽并质,尘土会凋颜。
永夜陶陶语,令人愧尹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