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和

须臾变物止樊蝇,宛转迷人下马陵。

何处周公勤小物,几时孔子又多能。

堇荼自采还堪喜,菅蒯谁从便可憎。

一到高堂荣采目,绝胜长道困钩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翻译

瞬息万变如樊笼中的苍蝇,曲折迷人如同马陵坡的景色。
哪里有像周公那样关注琐事的人,何时孔子又能展现出更多才能。
自己采摘苦菜也能感到欣喜,对于粗劣的草席又有谁会喜欢呢。
一旦进入高堂,光彩夺目,远胜过长途跋涉时衣带钩的困扰。

注释

须臾:形容时间极短。
樊蝇:比喻世事变化无常。
宛转:曲折、辗转。
马陵:地名,此处形容景色迷人。
周公:古代贤臣,此处象征关注琐事之人。
勤小物:关注琐碎事物。
孔子:儒家圣人,此处象征多才多艺。
堇荼:苦菜,比喻艰难困苦。
堪喜:足以令人欢喜。
菅蒯:粗劣的草席,比喻低微的事物。
便可憎:就显得讨厌。
高堂:指显赫的地位或高贵的场所。
荣采目:使眼睛感到荣耀。
钩膺:衣带钩,代指旅途劳顿。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说之所作的《再和》,通过对事物变化的描绘,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和哲理思考。首句“须臾变物止樊蝇”形象地写出了世间万物瞬息万变,连小小的苍蝇也难以捉摸。"宛转迷人下马陵"进一步描绘了这种变化的迷人之处,暗示着人生旅途中的变幻莫测。

接下来的两句,“何处周公勤小物,几时孔子又多能”,诗人以周公和孔子为例,表达对贤者关注琐事、不断学习的态度的赞赏,同时也寓含着对自我提升的期许。"堇荼自采还堪喜,菅蒯谁从便可憎",诗人以苦菜和杂草自比,即使身处困境,也能从中找到值得欣喜的事物,同时批评那些只看人短处的人。

最后两句“一到高堂荣采目,绝胜长道困钩膺”表达了诗人对于高雅境界的向往,认为在高堂之上欣赏美景,远胜于在艰难道路上受困。整首诗语言简洁,寓意深远,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积极人生态度。

收录诗词(920)

晁说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伯以,自号景迂生,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元丰五年(1082),进士及第,苏东坡称其自得之学,发挥《五经》,理致超然,以“文章典丽,可备著述”举荐。范祖禹亦以“博极群书”荐以朝廷,曾巩亦力荐。与晁补之、晁冲之、晁祯之都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

  • 字:以道
  • 籍贯:因慕司马光之为
  • 生卒年:1059年—1129年

相关古诗词

再和圆机喜雪之作

十遇荒饥一遇丰,人间不见壁间龙。

既悭雨泽空仓厄,仍广车舆小子封。

俗吏教条徒自愧,滮池云物幸相容。

怪来不与秦湫诅,应许多藏汉大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再和班字三首(其三)

高躅人难解,当求古哲閒。

韩康多在市,陶令懒游山。

念我可憎面,无兄得解颜。

公乎来早晚,荆坐要须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再和班字三首(其二)

公来前有约,更望少微閒。

烂醉新醅酒,能忘旧隐山。

琼瑶虽并质,尘土会凋颜。

永夜陶陶语,令人愧尹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再和班字三首(其一)

丈人在何许,箕外颍中间。

明映波心月,清馀雨面山。

短衣非旧宁,陋巷是今颜。

不解湟州去,平超十八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