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十遇荒饥一遇丰,人间不见壁间龙。
既悭雨泽空仓厄,仍广车舆小子封。
俗吏教条徒自愧,滮池云物幸相容。
怪来不与秦湫诅,应许多藏汉大农。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说之所作的《再和圆机喜雪之作》,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观察,诗人以“十遇荒饥一遇丰”描绘了社会上常有的饥荒与丰收交替的景象,表达了对百姓疾苦的同情。他指出,尽管偶尔有丰年,但人民依然遭受饥荒之苦,因为官府吝啬雨泽,导致仓库空虚,百姓生活困厄。另一方面,权贵阶层却依旧享受着豪华的生活,如“小子封”所象征的贵族子弟。
诗人批评了那些只会制定规章制度却无实际作为的俗吏,他们感到惭愧,而自然界的恩赐——雪,暂时缓解了旱情,算是“滮池云物幸相容”。然而,诗人对于这种不公的现状感到愤慨,认为上天不应只庇佑秦地(可能指权贵之地)而不顾汉地(可能指普通民众),暗示了对朝廷政策的不满,暗指藏富于民的大农政策未能真正实施。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讽刺,揭示了社会贫富不均的现象,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对公正治理的期待。
不详
伯以,自号景迂生,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元丰五年(1082),进士及第,苏东坡称其自得之学,发挥《五经》,理致超然,以“文章典丽,可备著述”举荐。范祖禹亦以“博极群书”荐以朝廷,曾巩亦力荐。与晁补之、晁冲之、晁祯之都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
高躅人难解,当求古哲閒。
韩康多在市,陶令懒游山。
念我可憎面,无兄得解颜。
公乎来早晚,荆坐要须班。
公来前有约,更望少微閒。
烂醉新醅酒,能忘旧隐山。
琼瑶虽并质,尘土会凋颜。
永夜陶陶语,令人愧尹班。
丈人在何许,箕外颍中间。
明映波心月,清馀雨面山。
短衣非旧宁,陋巷是今颜。
不解湟州去,平超十八班。
君家父子真国器,弃逐那知上苑春。
岚障城中尤自乐,浦珍市里本来贫。
曾怜浊俗排阊阖,惭屈清江纵羽鳞。
我老相逢便相别,剧谈易象亦何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