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织锦歌成下翠微,岂劳西去问支机。
未开水府珠先见,不掘丰城剑自辉。
鳌逐玉蟾攀桂上,马随青帝踏花归。
相逢半是云霄客,应笑歌牛一布衣。
这首诗名为《织锦》,创作于唐末宋初,由诗人谭用之所著。诗中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想象力,下面是对其内容与艺术手法的一些鉴赏。
首句“织锦歌成下翠微”描绘了一幅精美绝伦的图画,其中“织锦”指的是精心制作的锦缎,“歌成”意味着作品已经完成,“下翠微”则是对完成后的锦缎如同天上的翠云一般的美丽描述,展现了诗人对于手工艺品的赞赏。
紧接着“岂劳西去问支机”表达了诗人不需要亲自前往远方询问织造技巧,因为这些技术已经在本地传承下来。这里的“岂劳”表示不需要,“西去”则是指向西方的旅行,而“问支机”则暗示了对织造技术的探索。
第三句“未开水府珠先见,不掘丰城剑自辉”通过比喻手法,描绘了一种自然而然的美丽。其中,“未开水府珠先见”形象地表达了珍珠在尚未开发的水域中已经存在,而“不掘丰城剑自辉”则是说没有挖掘古墓,宝剑就显露出光芒,这两句都是强调事物的自然美与价值。
接下来的“鳌逐玉蟾攀桂上,马随青帝踏花归”展现了仙境般的情景。这里,“鳌逐玉蟾攀桂上”意指海中巨兽追寻月亮中的兔子到桂树之上,这是对仙界生活的一种描绘;而“马随青帝踏花归”则是说天上的神马随着青衣的神灵在花瓣中来回,都是对超脱尘世、达到精神境界的渴望。
最后两句“相逢半是云霄客,应笑歌牛一布衣”,诗人通过与仙客的偶遇,以及穿上简单布衣的歌唱中的快乐,表达了对自由生活方式的向往。这里,“相逢半是云霄客”意味着在天界中与仙客相遇,而“应笑歌牛一布衣”则是一种超脱物质束缚、回归自然的生活态度。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锦缎织造技艺的赞美,到对自然美和精神境界的追求,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丰富的艺术想象力。
不详
[约公元九三二年前后在世],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约后唐明宗长兴中前后在世。善为诗而官不达。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秦树朦胧春色微,香风烟煖树依依。
边城夜静月初上,芳草路长人未归。
折柳且堪吟晚槛,弄花何处醉残晖。
钓乡千里断消息,满目碧云空自飞。
钵略城边日欲西,游人却忆旧山归。
牛羊集水烟黏步,雕鹗盘空雪满围。
猎骑静逢边气薄,戍楼寒对暮烟微。
横行总是男儿事,早晚重来似汉飞。
十年流落赋归鸿,谁傍昏衢驾烛龙。
竹屋乱烟思梓泽,酒家疏雨梦临邛。
千年别恨调琴懒,一片年光览镜慵。
早晚休歌白石烂,放教归去卧群峰。
不将桂子种诸天,长得寻君水石边。
玄豹夜寒和雾隐,骊龙春暖抱珠眠。
山中宰相陶弘景,洞里真人葛稚川。
一度相思一惆怅,水寒烟澹落花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