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城春晚

秦树朦胧春色微,香风烟煖树依依。

边城夜静月初上,芳草路长人未归。

折柳且堪吟晚槛,弄花何处醉残晖。

钓乡千里断消息,满目碧云空自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翻译

秦地的树木在朦胧春色中微微发新,香气随暖风飘过,树影婆娑。
边城夜晚宁静,明月升起,长长的草路上,人还未归。
在傍晚栏杆旁折取柳枝吟诗,不知何处赏花沉醉于夕阳余晖。
在这千里渔乡,消息全无,只见满眼碧云独自飘飞。

注释

秦树:指秦地的树木。
朦胧:模糊不清的样子。
春色:春天的景色。
香风:带有香气的风。
烟煖:烟雾弥漫的温暖。
依依:摇曳不定的样子。
边城:靠近边境的城市。
夜静:夜晚寂静无声。
芳草:芳香的青草。
路长:道路漫长。
人未归:人还没有回来。
吟:吟诵。
晚槛:傍晚的栏杆。
弄花:赏花、玩弄花朵。
醉残晖:沉醉在夕阳余晖中。
钓乡:以钓鱼为生的地方。
断消息:没有消息。
碧云:青绿色的云彩。
空自飞:独自飘飞。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邃的边塞春夜景象,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和丰富的想象,将静谧而又有些许孤寂的情感融入自然之中。开篇"秦树朦胧春色微,香风烟煖树依依"两句,以"朦胧"形容春日的光景,不仅传达了春天气候的温暖,而且通过"依依"二字,更添了一种柔和的意境。

紧接着"边城夜静月初上,芳草路长人未归"两句,描绘出边塞之地在春夜的宁静与寂寞。诗人的心中虽有旅思,但这份思念在静谧的夜晚显得更加深沉。

第三、四句"折柳且堪吟晚槛,弄花何处醉残晖",通过动作和情感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以及面对自然美景时内心的自得其乐。"折柳"、"弄花"都是古代文人常用的意象,用以表现诗人的闲适与放逸。

最后两句"钓乡千里断消息,满目碧云空自飞"则更深地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钓乡"在这里代表着遥远的家乡,而"断消息"则是时间和空间隔阂带来的通信不便。末句"满目碧云空自飞",通过壮丽的自然景象,强化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同时也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豁达情怀。

整首诗在平淡中见深远,在静谧中显苍凉,是一篇融合了边塞风光、个人情感和哲理思考于一体的佳作。

收录诗词(45)

谭用之(唐末宋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约公元九三二年前后在世],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约后唐明宗长兴中前后在世。善为诗而官不达。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相关古诗词

塞上(其二)

钵略城边日欲西,游人却忆旧山归。

牛羊集水烟黏步,雕鹗盘空雪满围。

猎骑静逢边气薄,戍楼寒对暮烟微。

横行总是男儿事,早晚重来似汉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感怀呈所知

十年流落赋归鸿,谁傍昏衢驾烛龙。

竹屋乱烟思梓泽,酒家疏雨梦临邛。

千年别恨调琴懒,一片年光览镜慵。

早晚休歌白石烂,放教归去卧群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赠索处士

不将桂子种诸天,长得寻君水石边。

玄豹夜寒和雾隐,骊龙春暖抱珠眠。

山中宰相陶弘景,洞里真人葛稚川。

一度相思一惆怅,水寒烟澹落花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流水物情谙世态,落花春梦压尘劳。

织槛锦纹苔乍结,堕书花印菊初残。

光阴老去无成事,富贵不来争奈何。

眠云无限好知己,应笑不归花满樽。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