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倦身只合卧家林,客里消磨感慨心。
水国逢春梅未见,山城到午雾犹深。
地名不记维舟问,酒味曾谙入巷寻。
泛宅浮家何日了,庄头栽竹已成阴。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叶绍翁的作品,名为《舟次崇德》。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旅途中的孤独与寂寞。我们一句句来解读:
"倦身只合卧家林":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渴望,想要回到故土,将疲惫的身体安放在自己家的树林下。
"客里消磨感慨心":在旅途中,时间仿佛被无尽的思念和感慨填满,诗人的内心充满了对家乡的怀念和忧伤。
"水国逢春梅未见":这句话描绘了一种季节更迭的情况,但即使到了春天,也未能看到梅花,这里可能隐喻着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失落感。
"山城到午雾犹深":这里通过对时间和景象的描绘,传达了一个荒凉孤寂的氛围,即使到了中午,山城仍然笼罩在浓重的迷雾之中。
"地名不记维舟问":诗人对于旅途中的地点已经记不得,只能询问船夫,这表明了旅途中的无根浮动和对方向的迷茫。
"酒味曾谙入巷寻":这里透露出诗人为了缓解旅途的孤独与寂寞,尝试通过饮酒来获得暂时的慰藉,但最终还是找不到心灵的寄托。
"泛宅浮家何日了":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流离失所生活的无奈和对稳定居所的渴望,希望能够早日结束这种漂泊不定的生活。
"庄头栽竹已成阴":最后一句描绘了一种宁静祥和的景象,但这也只是一种愿景。庄头是田野之边的地方,而栽植竹子已经长成,形成了树荫,这表明诗人对于归乡生活有着美好的憧憬。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作者作为游子的孤独与家国之思。
不详
南宋中期诗人。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本姓李,后嗣于龙泉(今属浙江丽水)叶氏。生卒年不详。曾任朝廷小官。其学出自叶适,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与真德秀交往甚密,与葛天民互相酬唱
不作王门梦,来敲隐者关。
童先孤鹤化,云伴一身闲。
碍笋新移路,低墙为看山。
几回松下去,锄得茯苓还。
开门迎客着山袍,井畔猕猴一树桃。
儿向草间寻落果,妻从墙角过香醪。
旧栽松子今能大,新起茅堂不甚高。
历遍贵游无此味,韭和春雨笋和糟。
野塍泉自注,断岸柳空存。
雨霁云开塔,船过犬吠门。
柴扉斜着水,草径别通村。
翻羡田家乐,盈盈老瓦盆。
五色流苏不用垂,楮衾木枕更相宜。
高眠但许留禅客,低唱应难着侍儿。
白似雪窗微霁后,暖于酒力半醺时。
蒲团静学观身法,岁晚工夫要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