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古二十九首(其十六)

麟凤识翔蛰,圣贤明卷舒。

哀哉嵇叔夜,智不及鶢鶋。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翻译

麒麟凤凰能识别飞翔和潜伏的生物,圣贤之人能洞悉书卷的深意。
可悲啊,嵇叔夜的智慧竟不如那些小鸟。

注释

麟凤:比喻有德行或才能的人。
翔蛰:飞翔和潜伏,象征变化多端。
圣贤:品德高尚、学识渊博的人。
明卷舒:明白书卷的内容,指通晓学问。
哀哉:感叹词,表示悲哀或惋惜。
嵇叔夜:指嵇康,三国时期魏国名士。
智不及鶢鶋:鶢鶋是小型水鸟,这里用来形容智力较低的生物,暗示嵇康的智慧被贬低。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陈陶的作品,名为《续古二十九首(其十六)》。以下是对这四句诗的鉴赏:

首先,“麟凤识翔蛰,圣贤明卷舒”两句,通过比喻的手法描绘了一幅理想中的美好图景。麟和凤都是古代传说中祥瑞的动物,比喻着高洁与卓越;“翔蛰”则象征着才智之人能够识别真正的英雄或伟大人物。而“圣贤明卷舒”,则形容那些被尊为圣贤的人物,他们的智慧和教诲就像打开的书卷那样清晰可见。整体上,这两句表达了一种对理想人格和知识的向往。

接着,“哀哉嵇叔夜,智不及鶢鶋”两句,则是诗人陈陶对于历史人物嵇康(嵇叔夜)的感慨。嵇康是西晋时期的文学家、音乐家,以其才华横溢而著称,但因为直言不讳最终遭遇不幸。这里,“智不及鶢鶋”则是一个比喻,鶢鶋是一种传说中能够辨别忠奸的鸟,陈陶借此表达嵇康虽然聪明却未能预见到自己的悲剧结局。

整首诗通过对理想人物和历史人物的描绘与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于才智与命运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176)

陈陶(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全唐诗》卷七百四十五“”传作“岭南(一云鄱阳,一云剑浦)人”。然而从其《闽川梦归》等诗题,以及称建水(在今福建南平市东南,即闽江上游)一带山水为“家山”(《投赠福建路罗中丞》)来看,而岭南(今广东广西一带)或鄱阳(今江西波阳)只是他的祖籍。早年游学长安,善天文历象,尤工诗。举进士不第,遂恣游名山。唐宣宗大中(847—860年)时,隐居洪州西山(在今江西新建县西),后不知所终。有诗十卷,已散佚,后人辑有《陈嵩伯诗集》一卷

  • 号:三教布衣
  • 籍贯:当是剑浦(今福建南平)
  • 生卒年:约公元812—约885年

相关古诗词

续古二十九首(其十七)

战地三尺骨,将军一身贵。

自古若吊冤,落花少于泪。

形式: 古风

续古二十九首(其十八)

楚国千里旱,土龙日已多。

九谷竟枯死,好云闲嵯峨。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续古二十九首(其十九)

汉家三殿色,恩泽若飘风。

今日黄金屋,明朝长信宫。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续古二十九首(其二十)

南园杏花发,北渚梅花落。

吴女妒西施,容华日消铄。

形式: 古风 押[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