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着烟花漠漠轻,正堪吟坐掩柴扃。

乱沾细网垂穷巷,斜送阴云入古厅。

锁却暮愁终不散,添成春醉转难醒。

霁来还有风流事,重染南山一遍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翻译

低垂的烟花在寂静中轻轻飘落,正好适合静坐吟诗,关上柴门。
纷飞的烟花随意洒落在狭窄的小巷,斜斜地送走阴云,进入古老的厅堂。
暮色中的忧愁被锁住,却始终无法消散,反而增添了春醉的感觉,使人更加难以清醒。
雨过天晴后,又有了新的风雅之事,南山再次被染上一片翠绿。

注释

烟花:形容烟花的景象。
漠漠:形容烟花稀疏、安静的样子。
吟坐:静坐着吟诗。
柴扃:柴门,简陋的木门。
乱沾:随意洒落。
细网:比喻烟花的形状或飘落的轨迹。
穷巷:狭窄的小巷。
古厅:古老的厅堂。
暮愁:傍晚时分的忧愁。
终不散:始终无法消散。
春醉:春天的醉意。
难醒:难以从醉态中醒来。
霁来:雨过天晴后。
风流事:指美好的事物或活动。
重染:再次染上。
南山:指远处的山。
一遍青:一片翠绿。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淡淡的春雨氛围和闲适的情怀。开篇"低着烟花漠漠轻",通过烟花的轻柔来形容春雨细腻而不显山露,营造出一种静谧恬淡的气氛。紧接着"正堪吟坐掩柴扃",诗人在这春雨中享受着独处的乐趣,仿佛在诉说着某种隐逸的情怀。

"乱沾细网垂穷巷"一句,则是将春雨比作细网,渲染出一种既细腻又广泛的感觉。春雨如细网,不仅覆盖了宽阔的空间,也渗透到了狭窄的巷弄之中。

"斜送阴云入古厅"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所处环境的幽深和古老感,阴云似乎有意无意地伴随着春雨,进入了古老的厅堂,增添了一份时间的厚重感。

"锁却暮愁终不散"表明尽管春雨带来了某种宁静,但诗人内心的忧虑并未因此而消散。这种情感在"添成春醉转难醒"中得到了延伸,似乎诗人通过饮酒来逃避或缓解自己的愁绪,却发现这种逃避本身也带来了新的不易觉醒的困境。

最后两句"霁来还有风流事,重染南山一遍青"则是对春雨过后景象的一种描写。霁虹现象常出现在雨后,诗人通过这一自然现象,传达了自己对于某些风流事务的追忆和眷恋。而"重染南山一遍青"则是一种美学上的享受,春雨过后的南山因湿润而显得更加翠绿,这份绿意似乎也涂抹在诗人的情感世界里。

收录诗词(27)

章碣(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章孝标之子。唐乾符三年(876年)进士。乾符中,侍郎高湘自长沙携邵安石(广东连县人)来京,高湘主持考试,邵安石及第

  • 字:丽山
  • 生卒年:836—905年

相关古诗词

城东即事

闲寻香陌凤城东,时暂开襟向远风。

玉笛一声芳草外,锦鸳双起碧流中。

苑边花竹浓如绣,渭北山川澹似空。

回首汉宫烟霭里,天河金阁未央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城南偶题

谁家朱阁道边开,竹拂栏干满壁苔。

野水不知何处去,游人却是等闲来。

南山气耸分红树,北阙风高隔紫苔。

可惜登临好光景,五门须听鼓声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春日经湖上友人别业

何处狂歌破积愁,携觞共下木兰舟。

绿泉溅石银屏湿,黄鸟逢人玉笛休。

天借烟霞装岛屿,春铺锦绣作汀洲。

一年一电逡巡事,不合花前不醉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春别

掷下篱觞指乱山,趋程不待凤笙残。

花边马嚼金衔去,楼上人垂玉箸看。

柳陌虽然风袅袅,葱河犹自雪漫漫。

殷勤莫厌貂裘重,恐犯三边五月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