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题仰山大师塔院

岚光叠杳冥,晓翠湿窗明。

欲起游方去,重来绕塔行。

乱云开鸟道,群木发秋声。

曾约诸徒弟,香灯尽此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山间雾气层层叠叠幽深昏暗,清晨的翠绿润湿了窗棂透出光亮。
想要起身四处游学离去,再次回来时绕着佛塔行走。
纷乱的云朵中开辟出飞鸟的道路,众多树木在秋天发出声响。
曾经与众多弟子相约,一生都将沉浸在香火与灯火之中。

注释

岚光:山间雾气的光影。
叠杳冥:层层叠叠,幽深昏暗的样子。
晓翠:清晨的绿色景致。
湿窗明:湿润的窗户透出明亮的光线。
游方:僧人云游四方,求学或传法。
去:离开。
重来:再次回来。
绕塔行:围绕佛塔行走,通常为修行或祈福。
乱云:纷乱的云朵。
开鸟道:指云层分开显露出鸟儿飞行的路径。
群木:众多树木。
发秋声:发出秋天特有的声响,如风吹叶响。
曾约:曾经约定。
诸徒弟:众多弟子。
香灯:供奉佛像前的香和灯,代指修行生活。
尽此生:度过这一生,指全心投入修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幽静的寺庙晨景,并透露出诗人对修行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思念。

“岚光叠杳冥,晓翠湿窗明”两句,以优美的笔触勾勒出早晨山光与青翠竹影交织的意境。岚光即是远处山峦的光彩,这里被描绘得如同层叠的画卷,而“晓翠湿窗明”则是在淡淡的晨雾中,透过湿润的窗棂,可以窥见一丝清新的亮色。

“欲起游方去,重来绕塔行”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远方游历的渴望,以及对寺院塔院的眷恋。诗人似乎在思考何处是心灵的归宿,是继续前行还是回到熟悉的地方。

“乱云开鸟道,群木发秋声”则描绘了一幅自然景象,乱云之中鸟儿找到它们的道路,树林中传来了秋天的声音。这两句增添了诗歌的意境,使整个场景更加生动。

最后,“曾约诸徒弟,香灯尽此生”表达了诗人与同道中人的约定,以及对未来的一种期待和承诺。这里的“香灯”象征着禅修的宁静与清净,是诗人希望在余生中持续追求心灵光明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对精神家园的向往。

收录诗词(816)

齐己(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自号衡岳沙门,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 籍贯: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
  • 生卒年:863年—937年

相关古诗词

病起二首(其一)

一卧四十日,起来秋气深。

已甘长逝魄,还见旧交心。

撑拄筇犹重,枝梧力未任。

终将此形陋,归死故丘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病起二首(其二)

秋风已伤骨,更带竹声吹。

抱疾关门久,扶羸傍砌时。

无生即不可,有死必相随。

除却归真觉,何由拟免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读阴符经

绕窗风竹骨轻安,闲借阴符仰卧看。

绝利一源真有谓,空劳万卷是无端。

清虚可保升云易,嗜欲终知入圣难。

三要洞开何用闭,高台时去凭栏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读岘山碑

三载羊公政,千年岘首碑。

何人更堕泪,此道亦殊时。

兵火烧文缺,江云触藓滋。

那堪望黎庶,匝地是疮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